《爵士乐就是为了好玩》是一本大作家献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但我觉得自己读来也受益匪浅。
作者兰斯顿•休斯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绘者LiLi是知名漫画家。因此这本书可谓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几个小屁孩用雪茄盒、洗衣盆、搓衣板和口琴等组成独特的乐队,敲敲打打,摇摇晃晃,充满了原始的力量,蓬勃的生机。没错,这就是搓衣板乐队。
快乐是会传染的,很快引来更多人加入这欢乐的海洋。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人们情不自禁晃着肩膀,脑袋如鸡啄米,舞步之快速、之变幻莫测,所以它还被称为“痉挛乐队”。
这就是“爵士乐”的起源。它来自民间,来自黑人,来自底层,是劳作之余穷开心的产物。它不需要乐谱,仅凭记忆或者即兴演奏,为了好玩,玩出天际。
我痴迷爵士乐,是从钟意王家卫的电影开始的。
斑驳的墙壁,昏黄的路灯,缤纷的旗袍,永远的梁朝伟和张曼玉,那种欲说还休的暧昧,欲罢不能的疼痛,正当你抓心挠肝、没着没落之时,一首从天而降的异域爵士,突然在你耳边浅唱低吟、哼哈呜咽,将男主、女主那种含蓄婉转,浓烈又克制的情感诠释得淋漓仅尽致。
爵士乐是在非洲的鼓声中成长起来的,起源于新奥尔良,劳动者在闲暇歇息时边玩鼓边跳舞。悠长、悲伤、忧郁的歌谣,诉说劳动的艰辛及生存的不易。
黑人们又在歌声中加入鼓点,创作出宗教歌曲,这就是所谓的“黑人灵歌”,有时候也被称为“悲伤之歌”。有段时间我也很沉迷这种乐曲,但没能把它和爵士乐联系在一起,爵士乐本身就具有黑人灵歌的特质。
蓝调也是爵士乐的一部分,伴随着破产、失业、饥饿、背井离乡等情境,但同时又充满着欢笑和力量,代表着底层人们乐观、坚强的一面。
爵士乐的主要乐器是短号和小号,小号是乐队的灵魂乐器,后来又添置了钢琴。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个人。他几乎和爵士乐共成长,也是他把爵士乐带到了全世界。
儿时的他,拨弄着雪茄盒,是衣裳褴褛的穷小子。连个口袋都没有,只能把便士衔在嘴里,绰号“小包嘴”。
小包嘴嗓音低沉迷人,痴迷音乐,但因为太穷,一直没有发展的机会。直到16岁那年顶替了生病的号手,才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乐手。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离开家乡,进行全世界巡演。就这样,非洲鼓的节奏从刚果广场到音乐厅,从新奥尔良到纽约,又从纽约到全世界。
即兴发挥是爵士乐的灵魂,在乐句的小间奏开始“滑奏”。当你想肆意想得瑟时,就把规律打碎,把音符切碎,让音律爬高又爬低,盘旋久久又巅峰堕落,所有的变调只为快乐二字。
这时候,它就不再是音乐,而是一场别开生命的游戏了。有那么多的人参与,刚果广场上的鼓手,密西西比河上的船夫,乡村教堂的黑人灵歌者,搓衣板乐队的大狂欢…
爵士乐的快乐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唱着很忧伤的歌曲。生活本就不完美,同样不完美的我们,把生命里不和谐的音符谱成曲,尽情歌唱,尽情摇摆,当你释放了所有的不痛快,我们就可以和苦难再战三百回合。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更是种力量,让我们在疼痛中一路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