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精益生产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在工厂或办公室里,七大浪费TIMWOOD之首的过量生产(Over Production)有多大份量,可说是其他六种浪费之母 (为什么不是之父?)
那在江湖上有哪些过量生产的例子呢?
最近在一期Business week中也看到船务运输上类似的故事:“当更大并不一定更好时".
日本的最大的海运公司之一的Mitsui OSK Lines 商船三井,本计划2016年底会有一艘液化天然气LNG的船,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体积本应该是最大的卖点,但事实上,船越大,问题越多。
罗技思维中也提到马六甲级货轮,这种“马六甲超大货船”能运载3万个集装箱,它虽会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但却能经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间的马六甲海峡。
带来的典型问题有:
1. 空间浪费: 离港时,大部分集装箱都是空的。 进一步看,实际上,当大船行驶在海上的时候,所有集装箱中有大约两成都是空的。
2. 为迎合巨型货轮,必须扩充港口,这会引起全球港口容积过剩,也就意味着会出现大规模业务竞争。
3. 短暂装货期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船只所有方通常希望货船在24小时内卸完货并装完货,港口需要更多空间来存放集装箱,与陆路、铁路和水路的连接需要得到加强才能应对拥挤的交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