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1万小时理论,说出色的专业才能大约需要1万小时的参与投入。这种投入不仅仅是时间和数量,还有投入精力的质量。
富兰克林在自传当中描述过自己精修勤练的经历。练习写作的时候,不是单纯的码字,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自己的写作技能,例如他会为自己欣赏的文章记下简要的笔记之后,再尝试根据这些笔记撰写出自己的版本,尽可能模仿原作风格,写完后他会拿自己的版本和原作进行对比,找出缺陷并加以改正,正是不懈努力,富兰克林才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精修勤练难就难在它需要人们暂时告别自己擅长的事物,因此练习过程往往会失去它所带来的愉悦和享受,也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的确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
想想女儿平时弹钢琴,她特别喜欢弹熟悉的或者熟练的曲子,觉得这样更有趣儿,而对于那些难弹的或者弹得不流畅的曲子,反而不愿意一遍遍地练习,除非我守着。这样自然难弹好。
做练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大量练习而不管质量或者有意识训练,也是达不到练习目的的。我发现在女儿的学习过程当中练习的时间虽比较长,但是机械的算和写占的比例更大,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没有形成更深的理解,水平也就不会得到提高。
反思自己:当她独立完成有困难,没有办法做到精练的时候,我应该多花一点点时间教给她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陪伴不只是陪着,也要有质量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