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1月27日,国民政府核定庐山管理局工作人员编制。
地点:
庐山
类别:
行政
江西省庐山管理局组织 图源:《江西民政统计》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月
1946 年 11 月 27 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节京一字第 2109 指令核定,江西省庐山管理局工作人员编制,计公务员 30 人,杂役 6 人。另设警察所,所长 1 人,其余警员由江西省政府按实际需要核定。
资料来源:《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总想写一篇庐山近现代的历史沿革。每每想这么做,每每都会被吓回去。笔者还算得上坚韧倔强的人,面对庐山的近现代行政变迁史,也只能喟然长叹。1949 年至今,庐山管理机构的名称就改了差不多有 20 次,如果真的有人能把它的变迁说清楚,也没人愿意听。
那就试试写民国,虽然民国的历史更远,但没那么复杂,甚至比当代史更清晰些。
一百多年来的庐山管理机构,都可统称为庐山管理局,庐山管理局诞生得很晚。据民国吴宗慈编《庐山志》记载,1895 年,英国人李德立获得了牯岭为期 999 年的租约,清政府即在庐山设立了警察局,但中国警力只能管辖租界地之外,租界地之内的警务、安全由外国人组成的大英执事会聘人负责。
《庐山志》吴宗慈编,纲之三,山政
随着牯岭的顺利开发,大批国内外教士、商人、工匠等纷纷在租借地外辟地建屋。1908 年,清政府在庐山创设清丈局,附庐山警察局内,专理租借地外划界收租事宜。民国十五年(1926),改设庐山管理局。
庐山管理局隶属于九江市,设局长一名,由九江市市长呈请省政府任命,总理庐山行政事务。规定庐山四周高出湖面两千尺以上为管理局辖境。这就是后来海拔 800 米以上的庐山山体归庐山管理局管辖,而 800 米以下的地方由九江市各区县政府管辖的历史渊源。
《庐山续志稿》吴宗慈,卷三,目之六
庐山管理局下设两个课,各设课长二人,分掌课务,由局长呈请江西省政府委任。各课设课员及书记一至三人。第一课负责的事项包括:编撰统计报告、收发文书、会计事务、房屋买卖、土木工程等。第二课负责的事项包括:治安、人口、公共卫生、教育、医疗、娱乐等。
如此算来,早期的庐山管理局工作人员不到 15 人(不计杂役)。编制最大的是警察署,由于 1927 年民国政府收回了租借地的警察行政权,庐山管理局在山上各处及好汉坡沿线、莲花洞等地设置了 19 个派出所,警署计有署长、警员、杂役约 130 人。
1930 年,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九江市因未能达标,被撤市改县,庐山管理局归省直属。近百年来没完没了的庐山归属权的变更自此开始。
图源:《南昌青年第八卷第八期》1937年1月
1936 年,国民政府收回了庐山租界地的主权,江西省政府对庐山管理局的体制进行了重新设置。原来的两个课扩充为三个科,其中第一科掌管财政、公益、考勤、档案、会计、审计等;第二科掌管工务、土地、林木等;第三科掌管公安、卫生、教育、文化、宣传、统计等。此外,庐山管理局还增设了秘书、技士、佐理、统计等岗位。
由于编制增加,这个承担了国民政府夏都管理任务,夏季高峰期辖区人员超过 1.2 万人的庐山行政机构,包括工役在内的人员编制膨胀到了 42 人(实际约为 50 人),比 10 年前翻了一番还不止,警察所人员约 150 人,比 10 年前增加了 20 人。百姓们对此颇有非议。
《庐山续志稿》吴宗慈,卷三,目之六
1939 年初庐山沦陷,日军在庐山组织了治安维持会。1941 年,改为庐山公署筹备处,归湖北伪政府管辖。1944 年,改为江西治安委员会庐山分会。
1945 年 10 月 27 日,从宁都县(抗战时期江西省政府驻地)启程的庐山管理局办事处人员全部到达牯岭,庐山管理局正式还山复治,其组织体系仍为三科一警局,与之前相同。
日占期间,山上居民锐减,英美等国侨民于 1942 年间全部离去。庐山光复后,牯岭有外侨 8 人,本国居民约 3000 人,故庐山管理局编制也应缩减。
12 月 31 日,江西省政府签发下达关于庐山管理局编制经费表及组织规程训令。当月统计,庐山警察署有职员、警察、工役共计 141 人,比 1936 年仅减少 9 人。
1946 年 11 月 27 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定,江西省庐山管理局工作人员编制,计公务员 30 人,工役 6 人,合计 36 人,比 1936 年减少约 30%。
1945年12月,庐山管理局警察署编制人数表 图源:《庐山历史纪事》
庐山管理局的历史,就到这儿了。1949 年以后的太复杂,变动太频繁。再者,笔者更无能力查得到这七十多年来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别说以前的,现在的我也不知道。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