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宸、宋永华和赵倩的论文《“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与实践》将视角放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提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做了阐释,并以作者所在的浙江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为例,说明浙大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就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三方面的依附现象。原因在于:
中方往往没有更多的余地在本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延长线上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而只能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如教育质量的国际认可、学历的互相承认、科学研究的国际标准等。这就是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中心-边缘”依附困境。
在治理结构方面,中方基本负责学校的行政服务工作,而对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术研究等设计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参与较少。
在人才培养方面,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重视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发展,缺位体现出对学生国家医师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在科研合作方面,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分析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作者认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是: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大学办学理念、管理制度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在与外方高等教育机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办学水平、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相对一致的前提下建立的新型合作办学关系;在此过程中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国际规则的制定,全面融入世界一流学术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标识的高等教育理念及管理制度。
一是要强调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控制力。
二是要强调教育理念与教育制度创新。
浙大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一是治理结构的设计与创新。在“以一对多”模式下,浙大能获得对联合学院的办学主导权,降低合作奉献。实行完全住宿制书院制,创办联合文理学院。
二是办学理念的创新——卓越教育、卓越科研和卓越服务,努力探索东西融合的教育理念,吸收并发挥中西方教育理念中各自精华部门并应用于实践,致力于实现卓越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是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培养的人才是首先要有家国情怀,原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与能力;有国际视野与全球竞争力,且有世界担当,能在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掌握话语权并具备领导力。具体而言,在学制、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探索。
目前,关于“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国家尚无具体的标准。本文作者在分析浙大国际联合学院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基础之上,尝试提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几个关键问题:治理结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