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诉
01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本书的名字,嫌疑人X,在书的开篇就早已点明,那么为何还要用这个未知数X,献身,又是什么意思,东野圭吾想要借此表达些什么。
再次翻阅,我好像看懂了东野圭吾的深意,他,还是挖了很大的一个坑,等着读者去跳呢。
嫌疑人X,看似早已点明,但却别有深意,石神是杀人凶手,但却未必是警察寻找的凶手,献身,倒是当之无愧的献身,为了切断自己的退路,为了保护花岗靖子母女,为了她们的幸福,石神选择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一切。
我不理解这样的爱情,但却为之感动。
看电影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阳光斑驳的阴影下,石神的嘴角扬起,笑容温暖,他想起初次见到花岗靖子母女时的场景,她们的笑容是那样和煦,如一缕阳光一般照亮他早已无望的心灵。自此,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一个她,为了她们,他愿意付出一切。
02
所谓朋友,在我看来,就应该像石神和汤川一般势均力敌,同为天才,惺惺相惜。
即使多年未见,即使久未联系,即使身份悬殊,只要他是石神,他是汤川,这就够了,那些世俗的东西,并不能成为考验他们友谊的磨难,甚至可以说连一个小波澜都不算。
深夜归来,汤川站在楼上,他站在楼下,那个记忆中有些模糊的身影,在那一瞬间便浮现出来,昔日同学一场,今日相见乃是上天的恩赐。
我注意到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石神拿出酒菜招待汤川的时候,手略过一次性筷子,却没有拿起,若不是足够深厚的情谊,哪担得起石神这般的厚待?毕竟石神是那样一个冷酷的男人,在他的世界里,除了数学,或许只剩下花岗靖子母女和汤川了。
石神设下的迷局,或许只有同为天才,且了解石神至深的汤川才可以解开。
便当店里的一瞥,路上的交谈,看起来与案件豪无关系的举动,也唯有汤川才可以将其联系在一起,解出最终的答案。
“之前你问过我一个问题:设计别人解不开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难?你还记得吗?”
“记得,我的答案是,设计问题更难,我向来认为,解答者应该对出题者心怀敬意。”
他们的问题与解答,也唯有他们明白。
电影最后,石神痛苦的嘶吼,汤川趴在门框上紧闭双眼,这一幕,我无法忘记,记忆至深,即使观影之后,那个景象依旧时时浮现在眼前。
是的,最终,他们没有一个人幸福。
可是,我还在庆幸。
庆幸世间还有一个汤川,石神才能在浮华的尘世里多一些牵挂。
庆幸世间还有一个石神,汤川才能在繁杂的尘世里多一些温暖。
03
其实,我一直不懂得理性与感性这两个词。
百度百科上说,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感性的人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更遵从自己的意识,也就是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条件。
客观上说,无论是石神,还是汤川,都是理性的人。
但是,石神遇见花岗靖子母女之后,理性似与感性并存,理性在于处理靖子前夫的事情上,而感性亦存在于此。他一边遵从自己的内心,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一心一意地为花岗靖子母女考虑,只希望她们幸福,而自己早已被他抛弃。
若是看最终的目的,在我看来,石神还是感性大于理性,毕竟若基于现有理论,合理逻辑推导,他是不会做这些事,继而承担这样的后果的,何况为了截断自己的退路再去杀一个人?这本就不是一个理性的人该做的事了。
再反过来想想,石神又何尝不是在偿命呢?毕竟他就是因为花岗靖子母女才活下来的啊。没有她们,哪还会有后面那些错综复杂的案件呢?
至于汤川,天才物理学家,一生佩服的恐怕也唯有石神了。也只有石神,值得他听到朋友关于石神的消息后就深夜探访,并为他带来最新的数学题,正因为了解至深,感情至深,才会这般迫不及待。
当他透过蛛丝马迹推断出事情的真相,当他和石神相约去爬山,当他坐在角落里,眼神迷茫,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到汤川心绪的复杂。但了解并不意味着感同身受,痛苦也唯有他一个人才能真正地体验。
感性,理性,两者之间徘徊,他最终选择了理性。
坐在街道两旁的凳子上,汤川看似平静,不紧不慢地说出事情真相,告诉花岗靖子石神为他所做的一切,给她选择。
殊不知,平静的背后往往是狂风暴雨。
监狱探访,汤川因理性而痛苦,他终于明白,到最后,谁也得不到幸福。
所谓感性,所谓理性,你会如何选择?
04
早就知道故事的结局,可东野圭吾偏偏又带给我们另一番感触。
这便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书还在桌上摆着,电影也已观看完毕,但我还在纠结于感性与理性之间该如何选择。
你是否想拥有像石神汤川一般的感情?
又是否会如同汤川一般做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