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讲书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应该让人听得懂,记得住,有影响。
第一点:让人听得懂
当你讲完一本书后,要能让听众明白你讲的意思。这就要求:首先,你自己得清楚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还要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你的听众。所以,你在表达的时候,语言要做到:接地气、讲人话。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有一个特点,特别通俗易懂。他有个习惯,每次写完诗之后,就会拿去给楼下卖早点的文盲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能听懂,那这首诗就算写成了,否则就要拿回去重新修改。
一本书里的内容大多是听众所不知道的,让你的听众能够听得懂你到底讲的是什么,是首要任务。
在我的课上,我会请学员当众演练讲书,再请底下其他的同学给出反馈。有时候,底下同学反映有某个地方没有听明白。然后,台上的那位学员就会马上解释:我讲的其实是什么什么意思……
这时,我会告诉台上的那位学员:抱歉,在正式的讲书场合,你可能已经没有机会解释了。时间无法倒流,听众没听懂,就是没听懂。说得绝对点,听众永远不会出错,你没有讲清楚,就是你的问题。
比如,你去做一个项目路演,只有几分钟,时间到了,投资人没有听明白,你就错过了这个机会。
你需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听众能够听懂。
第二点:让人记得住
我们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之后的遗忘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小时之后,平均只能记住不到一半的内容;而两周之后,90%的内容都会被忘掉。
杰克·特劳特在《新定位》一书中提到,现代《纽约时报》一个工作日所刊登的信息量比生活在17世纪的英国人平均一生所接触的信息量还多。我们处在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认知负荷常常过载,真正能记住的东西是少之又少。
优秀的讲书有一个重要标准:难忘。
当听众听完后的两个礼拜、一个月,甚至半年,如果还能记得你曾经讲过的某一句话,你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说明你能给别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虽然现在有笔记等工具可以协助我们记录,但真正能够要及时调用知识,还是要靠我们的大脑。更重要的是,只有记得住的内容,才算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第三点:传播影响力
讲一本书,不是图个乐呵,也不是为了给听众助眠,而是要将书里有价值的内容传播开来,去让听众的思想或行为发生改变。
好的演讲,是有很强的传播力的。你一定对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不陌生吧,而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持之以饥,怀之以愚)也经常被人引用。
虽然,这些伟大的演讲者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思想依然通过语言穿越时空,影响着很多人。
好的讲书作品也是一样。我有位朋友结婚十年了,有段时间和自己的太太关系非常不好,经常吵架。后来。他听了《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深受触动,立马按照里面教的方法去实践,很快就改善了和太太的关系,家庭也越来越和睦了。
一篇好的讲书作品,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人听了有收获,能用得上,能影响自己和他人。
听得懂,记得住,有影响,是一篇好的讲书作品的标准,但要真正做到这三点,都不容易。而且,这三点难度是递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