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们都听过或者看过,电视或者小品,整个事件的大概情节是:
燕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到处寻求别人的指点,太傅鞫武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过了一些时日,樊将军出秦入燕,逃回来了,鞠武觉得不应该收留樊将军,认为这正是给了秦国攻打燕国一个借口。鞠武希望往西跟韩、魏结盟,往南跟齐、楚订约,往北跟匈奴讲和。这样才有希望跟秦对抗,但是太子丹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一刻也等不了,让鞫武继续想办法。鞫武想到了一位人物,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经由鞫武引荐,终得见田光,"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没有好的办法,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荆轲,临走之时,太子丹提醒田光今天的事情太大,别往外泄露,"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找到荆轲,把事情跟荆轲一说,希望荆轲能够帮忙,荆轲答应了。田光为了让太子丹放心自己没有泄露机密,也为了让荆轲答应帮忙,自颈而死。荆轲见到太子丹,说出了田光之死,以及答应帮忙解决燕秦之间的事情,跟太子丹谋划刺杀秦王的计划。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纆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投诚的信物樊於期将军之首级,天下之利匕首,俱已完结,终得见秦王于殿前。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纆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机会只有一次,荆轲最终未能刺杀秦王,荆轲为了履行诺言,用生命谱写了古之侠客信条,成就了自己名垂千古的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却也使得燕国加速了灭亡的进度。
个人主义极端强化的时代,从不缺少仗剑走天涯的游侠儿,从不缺少敢为天下先的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