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70后姐姐的碎碎念,喜欢读书写作,退休后闲靖少言,不慕荣利。
今天又是直播梧桐院子的日子,明显感觉到天短了,秋重了。 五点半了,一切都还在朦胧中,南山也只有一圈淡淡的影子。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半旧在昨天的文章《诗意与烟火并存:居高声自远的蝉,和把人馋哭的知了》留言,每天叫得声嘶力竭的蝉也能写一篇融汇古今,雅俗共赏的文章,了不起!
有点跑题,又有点小得意。感谢小伙伴的评论,我这块小砖头一抛出,让大家想起了很多童年的乐趣。
视觉说,老家的房子东侧南侧有很多树,在很长时间院子是靠栽种一种绿植围拢而成,这种近似开放式设置,每到夏天,引得一波一波孩子前来“围剿”“搜捕”知了(那时农村成年人是不屑于干这事的),有时甚至带着小镢头恨不得“挖地三尺”,母亲曾纳闷问孩子们咋这么上瘾,有个额头大大、皮肤黑黑的小丑孩回应:你是没吃啊,一吃就拿不下嘴来。
真的是一篇动词运用极好的小作文,围剿、搜捕、挖地三尺,一看就是谍战片看得比较多,这些词估计现在的小朋友都不会用,他们可能会用淘宝、外卖、美团把自己想要吃的东西搞定。
尘姐姐说,小时候曾经在村头杨树林的地上挖知了猴,树上捏知了猴,大柳树上抓知了,乐此不疲,如今竟然对此毫无兴趣。我小时候可野了,爬墙上树摸知了猴。
我说,姐姐如今依旧是利落矫健女子。
创作源于生活,乐趣藏在日常。
润总说,“写作这件事,有一个核心感悟:选对动词,是写好文章的灵魂。”
你看汪曾祺、杨绛、沈从文都是动词高手,白描大家。生活的本质就在那里,他们不露痕迹地让你身临其境,代入感特别强,读后回味无穷,是一种高级享受。
今天的百草园菜地里没有多少活,地里也没多少草了,水果黄瓜打杈也完成,结的瓜也没有预期的好,很小就黄了,硬皮了。
青萝卜已经种上了,是先生从网上买的,名曰扳倒驴。上次写到一种野草叫拴住驴,这菜地跟驴扛上劲了,我也不懂。
对了,上次说的西葫芦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我也在等着收获一筐西葫芦。
目前的情况是根本没正儿八经结几个好瓜,可能雨季,可能天热,总而言之,叶子很大,长得很茂盛,就是不好好干活。
先生已经拔了几棵西葫芦了,并扬言再不好好干活,就都拔了,但是剩下的仍没有觉悟,根部长出一个个小扭扭,要么黄了,要么瘪了。
我思忖是播撒的时间不对路,应该更早一些。
小葱长得很好,真的是郁郁葱葱;另外一架黄瓜也不错,疏朗有致,按部就班地输送着绿色芯的黄瓜。渴的时候,就摘下一根来,洗洗就吃,根本不用厨房和餐桌,超级新鲜的果蔬,也很香甜。
先生说,你摘花椒去吧,这山上到处都是。
这个可以有,上山的小路边就是花椒,闻了闻,特别好闻,想起椒盐烧饼,想起椒盐月饼,炸个花椒油拌个小凉菜都很好。
最近几年,我在炒素菜的时候,一般会先炸几粒花椒,再放葱姜,特别香。
前几天摘的一朵花椒,炒菜时放了一整朵,发现炸过的黑色花椒种子也特别好吃,非常香。
说实话,我对吃非常的不讲究,感觉只要能裹腹就好,符合我的科学饮食规则就好。最近看陈晓卿,感觉吃里面也有大文章,吃饭就是生活,要好好做饭,好好享受。
过几天想回青州老家,我给弟弟打电话,弟弟一再确认,几点到家,是准备午餐相聚还是晚餐快乐。
好好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一日三餐,要好好享受相聚时的美食,因为有了味蕾的参与,灵魂记得更牢靠,还会想着下一次的团聚。
到梧桐院子种地快两个月了,已经稔熟这里的每一条小道,我知道哪里有花椒树。
早上露水太重了,打湿了鞋子和裤脚。我发现前一阵子被荒草淹没的小道,现在又有了人迹,寻迹前行,发现有两个电瓶车,可能也是摘花椒的人。
我采摘花椒真的是形式大于内容,总是这闻闻,那看看,又怕刺,总觉得枝头那一朵最丰满。
采摘回来的花椒,让婆婆帮着把杂叶挑拣一下,适当的劳动可以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有用,她很喜欢干。
我说,这花椒叶子也有用。找了个无纺布小袋子,把花椒叶子塞里面,放在枕边,可安然入眠。
以上为今日份碎碎念。
感谢您的阅读,我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把余生过得很诗意。
如果您也喜欢,请点小红心推荐,让更多的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