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时共认知。这是我今天在心时代第32期,导师班上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刷新了我的认知。
听过沈家宏老师的30堂共情课,我时刻在人际交往中扮演一个可以随时可以共情的人。与孩子相处时,会是不时的搬出课堂上的理论,努力做到和孩子在情绪情感上的共通点。可是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有时候和家里妹妹聊天,总是被她说:你不懂!你没婆婆,没受过那个哭。
当时还不明白,还跟儿子聊天时说她阿姨老说我没婆婆不懂她。
记得有次和小区卫生房的老太太聊天,我问她政府一个月给她多少钱?她说:开始1200,后来她不想干了,儿子孙子都不让她在干这种脏活。就又给了100现在每月1300。我说:那挺好的,老有所为。老人家立马没了聊天的兴致。
我一看不对,马上转换话题:阿姨您老家河南的吧?她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俺老家河南商丘的。哦!商丘是个好地方。河南郑州我去学习过家庭系统教育课。你们那的王纪琼院长真的厉害。讲家庭系统全国最牛,河南人厉害。
她很开心,看的出来她也在为自己是河南人自豪。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她听,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认知上和她一起觉得河南这个地方真不错(其实是真的不错,每次去就像回家一样。)她也感受到我的感受。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在和老年人和社会底层人民接触中,体会不一样的生活。
有时候和陌生人共情不一定会拉进彼此的距离,人都有戒备心。无论他是干什么的,她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你讲话,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和她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共同的话题,哪怕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共同爱吃的小吃,都会拉进彼此的距离。
除了心理学课堂里的课,其实生活中处处是课堂。和底层人民接触和各种职业的人接触,就是在体验人生。
通往心理咨询师的路不太好走,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想下一步会走的顺一点。
感恩今天心时代家庭系统教育导师班的课。感恩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