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的轮回链条
链条一:结婚
结婚时,做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多是安全感,不仅长辈为儿女做选择如此,年轻人自己做选择也是如此。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是缺乏情感。
回忆起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白娘子,牛郎织女。。基本上都是悲剧,拆散这些爱情力量的,多来自家人。
链条二,婚姻生活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原因是婚后没有爱情的滋润,又重男轻女令女性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妻子一方怕孤独,于是去抓丈夫,控制丈夫,而丈夫觉得本来就缺感情基础,更不愿意被妻子紧紧抓住,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妈妈吞没的噩梦,所以丈夫选择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爱好,或者其他女人。同时小家庭又被大家庭牵绊太多,都会导致婚姻生活太沉重。
链条三:生子
有了孩子以后,妻子发现,孩子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她内心的空洞,于是,开始抓孩子,最好是儿子,那样儿子不仅弥补了情感空洞,还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情欲的空洞。结果,妈妈把儿子抓的更紧。那女儿呢,如果妈妈内心比较健康,可能有同样的待遇。但若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儿容易成为妈妈的”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被妈妈厌恶。于是造成了一个同样没有安全感的女性。
丈夫逃离妻子后,会愧疚不安,当发现儿女可以填补妻子内心的空洞时,他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这样,丈夫将儿子造就成了另一个自己。儿子表面得到过多母爱,但质量堪忧,普遍存在严重的被吞噬创伤,在以后表达自己的情欲有困难,比较被动。女儿因此也缺少父爱,容易有严重的被抛弃创伤。这对以后得到异性的爱,更为绝望一些。
链接四:新一代的恋爱
这样的男孩长大了,抗拒情欲的表达,抗拒亲密,被动。女孩子则不知道情欲是什么,对亲密关系有强烈的渴望,但又得不到,就会找容易掌控的男人,即被动的男人。于是重复了第一个链条的轮回,夫妻之间缺爱。
链条五:母子共生
妻子想抓住丈夫,丈夫想逃,婆婆也想抓住儿子,而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不能逃离。由此催生了一些现象,儿子必须和妈妈黏的紧一些,儿子和儿媳疏远,却可以被接受,唯独妻子不能接受。这就引发了婆媳矛盾。
链条六:消失的公公
婆媳大战是家庭主要矛盾,目的是争夺儿子,至于公公,已成了可有可无的注脚。很多肥皂剧里,公公去哪里了?
链条七:小三
婆媳大战中,双方谁都赢不了,妈妈毕竟不能得到儿子的情欲,妻子也得不到,但男人的情欲总要去找一个地方安放,于是小三,就成了平衡物而广泛存在重男轻女最严重的地区。并且,做小三的女子,也常是在原生态家庭里得到爱最少的女子。还有神奇的事,婆媳大战最惨烈的地区,妈妈竟然为自己儿子找小三。
丈夫出轨,一方面是性,另一方面是有了孩子以后,男人感觉被排挤了,家里没有他的地位,一切以高度重视孩子为主。男人若想保持和妻子亲密,一起投入到孩子的重视中即可。
中国家庭的轮回链条,你作何感想?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