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哪有什么所谓的必读书单呢,从自己的兴趣及认知需求出发去定制自己的书单吧。如果你可以打车去寻找一家网红打卡餐厅,不计公里数、油耗及时间,那为什么不试着将这份好奇及执着用在选书上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梳理需求点以及如何定制属于自己的书单。
01 抽空多去书店逛逛吧
如果你每个月能为自己留出4——6次逛书店的时间,那么你选书的技巧必然有所提升。每次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不必太过长,以免你对读书这件事产生压力。
可我们总要有点收获才行啊,这份收获就是用选书的方法帮助你去找到一本或几本你感兴趣的书。
你如果不经常逛书店,你不会知道哪一本书与你最有缘分,更不会知道除了网络上被评选出的畅销书之外,还有不少未经宣传、但内容却很有趣的书籍,它们往往需要你花上2个小时或是半天功夫才能找到的书。
这样你在选书的过程中就已经付出了一点“辛苦”,这一点辛苦会令你另眼看待你亲自选购的书籍,而一旦你在书店逛上半天,还没有觉得厌烦,那读书这件事对你来讲,也就有了一定的分量。
我知道很多人因为不想受选书的“苦”,也不想花时间逛书店,所以常常依靠网购来买书。
所谓的畅销书必然有其市场需求,但它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认知需求。或者说你可以购买符合你认知需求的畅销书,可这部分书不该是撑起你书架的主要作品。
02 网购书籍时无法免去的麻烦:即你对书单相关信息甄选时所消耗的时间成本
网络上虽说信息量足够大,但也足够冗余。这话怎么说呢?网民多起来了,自然创作者也会应运而生。
对用户来说,你喜欢看什么信息,各种平台就会推荐什么信息给你,有需求就会形成市场交易行为。这样一来,你想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就很难出现,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内容。
比如新闻事件的过度饱和会导致你连续几日都会看到同样内容的文章,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会使人们将一件小事无限扩大,因为自己的手机上总是收到雷同的内容。
确定买一本书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你得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想说的话,是不是恰好能对你有所指点。
有些读者会从一些网上推荐的书单中选几本作为自己的书单,但这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你需要去看足够多的书评,才能够从书评中感受到他人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收获。
那么在你不知如何为自己定制书单时,你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可这些书若不是你自己去书店精挑细选出来的,而是全网推荐的信息流中的几条,那么你能够读到的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受网络推荐属性的限制。
03 列出你的兴趣及认知需求清单
我们都有逛超市的经历,明明出门前已经有了明确的购物清单,但是每每到了卖场里,还是免不了冲动消费,导致每次都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满载而归”,回到家还会象征性地反省一番“下次可不能这么冲动了。”
理性告诉我们出门购物前一定要列好购物清单,然后优雅地走到制定货架前,将我们必须要购买的物品放入购物车内,然后用笔划掉清单上已经被加购的物品,像这样一条一条地把清单上的物品都划掉即可。
购书其实也是在购物,也许你并不知道书籍名称,但你需要知道你目前的认知需求,如果需求没那么明确,你可以总结一些关键词,帮助你找到相应的图书摆放的区域。
在整理自己的购书清单之前你需要掌握梳理需求的方法,下面列出了几个具体的案例。
● 对于刚刚晋升的管理新人,急需提升管理技能及职场内的人际沟通规则,那么这就是需求之一。关键词:管理、职场、人际关系、沟通。
● 你也许刚刚在楼下捡到一只流浪猫,将它带回家后却有些不知所措,也不知如何照看,你也可以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书店。关键词:猫咪、科学喂养。
● 如果你最近正为如何装修新家而烦恼,那么你也可以将它们一一写下来,比如设计风格、材料的选购、空间的利用等。关键词:家、家装、室内设计。
● 如今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进入迷茫期,这个阶段有时甚至要持续一、两年,有人担心学到的东西可能无法为他们所用,也有人担心毕业后要如何与社会关系进行融合,那么这些疑问都可以带到书店。关键词:学习、职场、人际、面试、迷茫、焦虑、专注。
注:以上关键词并不全面,具体需求还需要因人而异,这里只是作为方法进行展示。
04 有了阅读及认知需求,走进书店就再自然不过了
如上述所举的案例一般,带着疑问、带着需求走进书店,再按照关键词进行检索,你很快就会找到满足你认知需求的那类书籍,接下来就可以在这个类别里进行选购了。
如此一来,购书的过程不再漫无目的,同时你会逐渐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准备购书清单、走进书店为自己选书,这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不是吗?
当你有了进书店的需求时,逛书店就会像逛超市一样常规化。它会令你每个月都多抽出一点时间去书店逛一逛。
人总是有些惰性,不去书店的人会常常找借口说没时间去书店,相比之下,找借口总是比走进书店要容易一点。
可一旦你真的习惯了逛书店,你就一定会不自觉地走到其他图书类别的货架前,随手拿起几本书,看看目录或是后记,有时还会对腰封及宣传文案进行一番点评。
瞧,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想要成为一个读书人了,真为你感到高兴。
如果你能够养成有事没事就去书店转转的习惯,那你还担心自己不会选书吗?就算没有这套方法,你也一样能够总结出自己的选书方法。
05 拓展/延伸书单
当你尝试阅读一段时间后,你会开始逐渐有一些阅读偏好,比如我自己吧,在读过了100多本书之后,我更偏好的就是需求就是与自己生活关联不太大的书籍,比如游记以及写小说的方法等。
这时还有其他拓展书单不断累积,它们会将你的购书清单变得更加立体化(你的认知会出现一定的偏好,你想读的好书会越来越多),具体拓展书单的来源如下:
● 你偏好的作者创作的作品,很有可能被你全部收入囊中,这就是兴趣所致了。比如我最近就开始迷日本作家斋藤孝的书,前两个月书架上还曾摆放了一摞毕淑敏老师的游记呢。像这样的阶段并不少见,对于《驱动力》及《全新思维》的作者丹尼尔·平克,我也充满着敬佩。
● 你看过的书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推荐书单,我们当然不是要把每个作者提及的书都据为己有,但你在作者(这些作者的价值观需要得到你的认同)的文字中就能看到一些与他本人渊源更深的是哪几本书,这些书单就可以默默记录在你的购书清单上。
● 书店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上架一些热销或者大力宣传的新书,对于这种比较惹眼的堆头,可以留意一下,毕竟新书的思维及灵感来源有时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新鲜元素,这种感受不同于古典文学,它的可读性会更强,也会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它最终也许不一定会被你摆在自己的书架上,但你却可以在书店里静静地读上一会儿。
● 如果你在阅读时被作者所引用过的某句名言所打动,那么可以去查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有时它恰好出自一本好书。
06 小结
● 购物需要理性、购书同样需要理性,有时通过网购来选购书单,所承担的成本(筛选推荐信息、他人的书评、网络畅销榜)并不小,然而它未必会满足你的个性化认知需求及兴趣。
● 你需要提升的技能以及你常常产生的疑问会成为你走进书店的不二理由。
● 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再从中总结出关键词,拿着关键词(即购书需求)去书店寻找图书类别,再从中选出你认为言之有物的书。
● 在阅读过大量书籍之后,你会对自己的书单进行一番调整,这时候拓展/延伸书单就需要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