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2月20日感染疫病以来,身体、情绪一直处于低谷,虽然核酸已经证明身体“阴”了,但还是没精神,啥事都提不起劲儿,朋友说:“你是疫后抑郁症,需要疗愈。”于是,有了这一趟周末靖边行。
蓝天、白云、水库冰面、滑冰车、夜晚冰面上放烟花、松瑜朗诵前后赤壁赋,黄土高坡、丹霞地貌波浪谷,人迹罕至的波浪谷后山、当年躲土匪的山洞、范仲淹的练兵场、城堡、毛脑柳、抿节、鲜羊肉面、风干羊肉面,匈奴哥小米,知慢堂、好学的村支书、朋友清清在崖畔畔上高歌陕北酸曲儿…,一方面是风物,更重要的是朋友们的闲聊,让身体与思绪都跳脱出来,就像陷入沼泽地的人,需要外力帮助,病人需要医生与药物。独自再挣扎,或许也是一场徒劳,所以,谢谢朋友们。
回过神来了,总结如下:
一、需要不断开阔视野。一个地方呆久了、一种思绪纠缠久了,如果不交流,特别是不与能够启迪、丰富自己心灵体验的朋友交流,再看书、再独自思索也是白搭,它会越来越裹紧你,使你局限于痛苦的状态,所以,“往来无白丁”“渴遇”是必须的,换一个环境生活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也是必要的。“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容易,“认清”不容易,“依然热爱”更不易,需要终生修炼。《理想国》里的“洞穴理论”,精准地阐释了各种“洞穴”,其实,人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洞穴中,通俗地说“井底之蛙”或“背井离乡”,需要不断地学习,内外借力,打破,走出,需要“知己”的朋友,甚至,需要酒肉欢歌。“我如果知道有更好的生活,绝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首先是知道有,才可能付诸行动。
二、需要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分享美的能力与愿望。热爱需要挖掘,能力需要培养,所以就涉及“认识你自己”,要认识自己还是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读书习惯,要善于接纳新生事物,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生活充满信心,虽然生活常常让人感觉不好。
三、生活需要激情。这次松瑜一家人的表现真是让我很感动,他妻子也是过了47岁的人了,但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对“玩”的痴迷与天真,让我自愧弗如,我太老成,老成得有点可怜与可悲。
谢谢朋友们,疗愈是外力,还是需要我自己增强免疫能力、修复能力。但至少他们像医护,给予了我希望,帮助我走出洞穴,让我的生命不再孤单与纠结。
疗愈,让我重新爱上这狗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