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我的两篇文章有幸受到一位公众号平台编辑的赏识,但是因为我的文章不在他们的既定选题范围内,所以发表有一些障碍。最后,编辑提议以二栏的方式发布在公众平台内,鉴于整体协调的考虑,我的文章可能会被稍加删改,但是仍然保留我的署名。最后,因为二栏的缘故,编辑表示不予稿费。
按照编辑的说法,开设二栏只是一种不拘一格的做法,并不在本来的设计中。话外之意便是,你又不是什么大腕儿,能破格发表你的文章是给你面子,稿费不稿费,你就别登鼻子上脸了。
说实话,对于编辑不拘一格的理解和赏识,我诚惶诚恐。也或许编辑先生在稿费的问题上并无其他用心,只是基于公众平台的利益做出了最适合的对策,反倒是我这个法科的学生太过于敏感,有些矫枉过正了。
但我仍然有一些恼怒。毕竟再平凡,我也有我的权利。我可以放弃它,但是任何人不可以忽视和侵犯。
我遇到过一些出版人和网编经常对新人作家说这样的话:“不要以为无偿发表是吃亏,其实你积累的是经验和人气,这对新人来说是无价之宝。”好一番励志言论!
但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意思是:“不给你稿费怎么了,能给你发文就是看得起你!”这番圣母婊般的言论只是他们透支、压榨新生作家的一种说辞。我们对著作权的认识还太愚昧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除了出自父母之口之外,谁讲都不要信,那就是——“我是为了你好。”
当然,这只是站在一种出世的、高风亮节的立场上说这些话。事实上,想在现实世界寻求公平和真理的人一定会大吃苦头的。羽翼未丰的时候,人就要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这一点都不夸张。面对同样残酷,甚至是污秽的世界,有些人愿意做屈原,而有些人愿意做太史公。价值观选择不同,人生境遇就会不同。
我有必要卖文字吗?
我并不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我只是个凡夫俗子罢了。我会卖文字的。而且希望能卖一个好价钱。假如一个写作者把几乎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文字上,而文字又不能换来生活所需,那这合理吗?还有人会愿意写作吗?还有人能够坚持写作吗?为什么写作者必须是穷酸的,才是清白的?为什么不涉及金钱的文字才是干净的?
我们谁都不愿意把年轻的时候那点纯真的东西跟金钱联系在一起。实在是太怀念最初什么都敢写的日子了,没有读者的年月里,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自己灵魂的叩问。但是久而久之,这种安逸都把我们惯坏了,我们抗拒走出自己的世界,去听外面的声音。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勇士,但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个闹脾气的孩子。之所以爱写作,是因为它太像我们人生本身了。从一开始的幼稚,到面临成长时的抗拒,再到后来的醒悟和成熟,我们开始学着跟整个世界交朋友。一路走来,对写作的态度,实际上也是不同年月里对人生的态度。成长就是一个将自己的心温柔捧起,找到一个地方小心安放的过程。
我只是把我自己当作一个苦行僧,天天吃斋念经,但是偶尔也要寻一处烟火人家,化一碗斋饭。我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毕竟谁都不能离开这个烟熏火燎的人间。
我有必要按别人的设计和思路来写作吗?
只是渐渐地,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到力不从心了。有时候好怀念高中肆无忌惮地写日记的生活啊。那种灰白色的生活里,我竟然也有那么多的话可以写。从来不顾及别人的看法,也从来不担忧自己的文字是否会被理解。但是时光在抽离着我的天真烂漫。我试图从自己形而上的臆想中走出来,开始试图理解读者的想法。开始磨钝自己什么都敢写的锐气。开始试着写一些“规规矩矩”的文章。开始,让自己适应这个世界。
有时候也想做一个投稿写手。
以前不愿意做投稿写手,也有自己的原因。一来是觉得自己的经历实在乏味,写出的文章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小众,找不到什么大情怀,一拿到台面上就恐怕漏了怯。二来,是自己的文章大多随性而发,行文不怎么研究起承转合,这样散乱的文章往往不被力求工整的编辑老师青睐。
有时候觉得作家和戏子其实是一类人。戏子全为观众,作家全为读者。写作的最初目的是写给自己看,好比戏子在台下无人的地方唱给自己听。但是戏子不上舞台就成不了腕儿,作家也一样。上了舞台,你就不是你了。你只是一个角色,一个抽象的概念。作家和戏子,其实都要经过这么一个试炼。在安放自我与讨喜观众之间找到平衡点,也算是大造化了。
(二)
有一段时间对于写日记、写随笔和散文特别地厌倦和疲惫。反而喜欢编造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别人的故事,你只是一个讲述者,所有的喜怒哀乐仿佛你都感同身受。但并不是亲身体会。
置身事外,所以拥有比亲历者更多的冷静和参悟。
写日记是将自己捆绑在十字架上接受这个世界的审判。而写小说是正相反——你来审判被捆绑在十字架上的这个世界。
所以写小说有时候会比写散文更轻松一些。
莫言在文章中说:“写小说是一个体力活儿。”确实如此。
没有什么可以妙笔生花、点石成金的技巧,只靠细心的雕琢。好比琢玉的工匠,刀法并不多,但却可以变幻莫测。又好比音符只有七个,但乐章却可以无穷尽。
琢玉的工匠在外人看来是艺术家,可在自己看来,只是个做手艺活的匠人。写作也一样,你越来越变得内行,就越来越体会到它磨练一个人的耐力。越来越体会到写作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魔术,它像所有的如同织毛衣的体力活一样,需要付出点滴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体会到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要回到原点,真正有用的,还是那几种初中语文课上学到的看似简单枯燥的技巧,关键是你是否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灵感和才华。
有付出,就会有所得。至于成果如何,就留给读者来评点。好比琢玉匠人从不对自己的作品多做解释。懂行的,高低优劣一看便知;不懂行的,根本没必要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