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写作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写作大军。
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学生党,或是本职工作与写作完全不沾边的上班族,都在期待一份“睡后收入”。
虽然“睡后收入”的优点显而易见——不需要时时照看,但并不代表不用费吹灰之力,因为在获得“被动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劳动和积累。
要知道,写作这件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不是吃青春饭的,你写得越多、写得年头越久,积淀的就越多,文章就会越深刻,越能兼具深度、广度和力度。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想要通过写作来变现的人来说,就需要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写作课,
或者说,需要一本具备足够指导意义的写作指南。
英语界小小说最高奖项——小推车奖得主艾丽斯·马蒂森(Alice Mattison)通过这本《写作课》告诉我们:关于写作这件事,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
作者为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作家、写作课教师,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她认为——
•小红帽就该遇上大灰狼(学会制造麻烦)
•主线清晰大过锦上添花(不要舍本逐末)
•少一些心路历程(人物得行动起来)
•卖关子是一门学问(保持“不确定”的吸引力)
•克服对角色的保护欲(具备“虐待才智”)
好的作品既需要作家自由大胆地挥洒强烈情感、直抒胸臆,同时还要保持情绪稳定,不卑不亢,以理性和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
小说的魅力在于亦真亦幻
作家用想象力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逼真可信的情节,让这些人物走进读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仔细想来其实有点可怕——读者可能会因为虚构人物的离世而哭泣;可能会爱上以为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人。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月底时,我去杭州旅行,在细雨靡靡中来到西湖边的西泠印社找寻“吴邪”的“踪迹”,结果因为背着盗墓笔记徽章的背包,被门口卖明信片的阿姨一口叫住:“稻米吧?我这儿有盗墓笔记明信片来看看吧。”
后来,在我毫不犹豫剁手买了套明信片后,阿姨告诉我,3月5号是“吴邪”的生日,去年有稻米送了3个生日蛋糕呢,还问我是不是来给他过生日的。
我笑着摇头,告诉她我虽然是稻米,可还没那么痴迷。
阿姨又说,很多稻米都会从全国各地来这里看看“吴邪”活动的地方,而且要是经济条件允许,还会到隔壁的楼外楼吃个饭……
而去楼外楼吃饭这个梗,是因为《盗墓笔记》里写过,吴邪请小哥来这里吃了个饭……
再联想到之前,“为赴十年之约,稻米挤爆长白山”的接小哥回家活动视频中,那些乌泱泱的人群,让人激动。
有人说,这些年轻人都是脑残粉,也有人说,他们活在了虚拟世界中,以至于分不清真实与虚幻。
但,好的小说作品,的确能使人物角色活灵活现,以至于成为一种信仰,或读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存在。
那么,为什么虚构的人物会让人感觉那么真实呢?是想象力在“作祟”。
如何培养你的想象力
要写出好作品,作家必须突破自我,创造机会,让那些潜藏在心底的东西浮现出来。
1.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处境中
在思考可能发生的事情时,怎样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不论好坏,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罗列出来,然后再进行挑选。
比如新娘打算逃婚,新郎与准岳父扭打起来,承办方迟到,香槟塔塌了,摄影师……
从众多选择中找出那些能推动故事发展的事件。因为每个事件都会引发更复杂的局面,人物自然也会有相应的行动。
2.可以通过任意性练习活跃思维
比如,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要求:作品中下一个情境应该包含一个带某字的物件。
还可以随意选定范围,比如新闻中提到的事件,也可以是翻开字典第一眼看到的词,或无意间听到的一句话。
之前我听过的很多写作课中都有老师提到,他们会有一个素材本,把每天看到、听到或灵光一闪的点子,都记下来,随时翻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文章里。
而且,从你想成为作者的那一刻起,无论是看综艺节目、还是听歌或追剧,就要一改之前的态度,养成随时收集素材的习惯。
比如说,以前你追剧,可能看完了就完了,但现在,你要随时保持敏感,比如说某句台词戳中了你;或某个演员的演技太烂,不得不逼着你吐槽,你都应该记下来,说不定这些素材将来会为你的作品增色。
灵感来了怎么办
1. 记录想法
继续扩展刚才提到的内容。
你无意间听说或看到的事情、某个声音、一段记忆、别人的经历,或是某些无厘头点子,称为原点A,接下来可以再从A发散到B,再逐步推进到C和D。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虚构文学创作。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怕区区几个字,或许将来都用得上。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说是某家公司,为了防止员工忽略掉随时有可能灵光一闪的好点子,在公司的很多区域都树立了书写板,让每个员工无论是在去某办公室的途中、还是休息区、或卫生间里,都能想到什么即刻记录下来。
提起卫生间,突然想到一个好玩的例子。
话说顾嘉辉在创作《上海滩》这首歌时,交稿当天,才赶完旋律部分。为了能把词填上,顾嘉辉找到了他的老朋友黄霑。可惜,晚上就要交了,黄霑还是毫无头绪,这时,他突然觉得肚子一阵绞痛,立马跑进卫生间。就在释放的同时,脑海里闪现出“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于是,有了后来这首经典传世之作。
可见,有时灵感说来就来,快得不及你的反应。
还有个作家朋友,说他洗澡的时候往往是灵感迸发的时候。那就需要一本防水的笔记本放在浴室里,好随时记录好点子。
2. 差点儿发生的和本该发生的
当作品需要事实来支撑合理性时,就呈现真人真事。
当事实无法支撑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时,就用虚构来补充,进入想象的世界。
但仍要以合情合理为前提,不能忽略真实性。
当某一事实不太符合作品需要时,要对其稍加修改。
3. 修辞
修辞的作用是填补语言不能填补的空白,但并不是故布疑阵的工具。
比如梦境,由于它过于模糊、尴尬甚至可怕,所以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呈现,但可以通过修辞来表现。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拟人、借代等。
4. 从主题到完整的作品
敞开心胸、解放思维,以更加开放灵活的心态进行创作。
有些作者,因为太喜欢自己笔下的女主,所以想“宠着”她,而不想亲手毁掉她的人生。
但众所周知的是,悲惨遭遇才有戏剧性。
小说中,有麻烦才好看,困难重重更棒,这样的情节才富有戏剧性。
之前有作者说,想让作品好看,就要给主角设立无数障碍,坦白说,就是越惨越好。
比如说,女主刚出门就崴脚了,想要打车去医院却打不着,只好一瘸一拐去附近小诊所看病,结果缴费时发现没带钱包和手机,这时她看到不远处的座位上,一个孕妇正在小拳拳捶某个男人胸口。女主定睛一看,这个男人是自己亲老公啊……
好吧,我承认这个例子有些恶俗,但这样的戏剧性是不是很有看点呢?
5.合理运用巧合
①不能依靠它来化解难题,甚至改变故事走向,否则会显得不可信。
②先发制人,以巧合作为故事的开头、继而引发之后的情节会显得自然。
③创建群体。比如故事发生在小地方,那么就有走几步就会遇到熟人的可能,这样就显得比较合理。
④ 需不着痕迹。刚才的例子就有些刻意。为了卖惨而卖惨,是会给作品减分的。
⑤ 把故事设置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淡化离奇性。
平常心、常输入、坚持写
《写作课: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还告诉我们——
1.作家必须设立对自己有意义的目标,达到了会开心,没达到也不要不开心。
2.写作技巧是无意识积累的结果;阅读是为了改变人生,为了培养和完善艺术创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坚持写、坚持写、坚持写。重要的事说三遍。
诚然,“睡后收入”并非遥不可及,“斜杠青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当,关键是要找对方法与坚持不懈地努力。
写作,作为门槛相对较低的变现渠道,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与坚持的。
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