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这事,说难,也易,说易,也难。
说它难,是因为总是有很多朋友感慨“知易行难”,读了那么多书,能切实用起来的好像不多。比如,时间管理的书,应对拖延症的书,讲自控力的书……各时期、各国家、各年龄层的作者,所出的书,用“汗牛充栋”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吧。但现在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时间管理方面、在拖延症方面、在自控力方面,苦苦寻求解决方案。
说它易,是因为这事的原理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在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之后,读书时遇到生字,怎么办?办法当然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办法是:查字典(跟90后的朋友们交代一下,我小时候那个年代,还不知电脑是何物,就更不认识度娘了)。我们先在字典里查出这个字念什么,然后再搞清楚它是什么意思,在哪里用,再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这个字就会在脑子里重温一遍相关的知识,再然后熟能生巧,听说读写毫无障碍信手拈来,这个字就算“知行合一”了。
这个过程看上去很简单,但它实际上揭示了我们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四个步骤:
1. 阅读:查字典,了解生字的读音。看一本书,了解它的内容,就是阅读。
2. 解读:了解生字的意思。思考、琢磨一下这个本书里所讲的意思与我有什么相关,这就是解读。
3. 实践:在遇到同样的生字时,在脑海里重温相关的知识。读了书,了解了内容,了解了含义,对书中所阐释的方法、技巧、观念,在工作生活中刻意运用,这是实践。
4. 习惯:同样的生字遇到的多了,作文中用得多了,就熟能生巧活学活用了。对于书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实践得多了,也能习惯成自然。而当一种方法、技能、观念习惯成自然时,就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了。
阅读-解读-实践-习惯,是阅读知行合一的四个步骤。 当我们的阅读对象是一个字时,很简单,查一个字用不了一分钟的时间;而当我们的阅读对象是一本书时,就开始有了难度;如果我们的阅读,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比如减肥,而需要阅读的一堆书时,难度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每一个步骤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们知行合一的步伐踉跄难行。
比如阅读环节,我们常见到的问题有:不知道读什么书、没有时间读、读书时静不下心来、读完了也忘完了等等,这还都只是初级问题,高级一点的还有读得太快、读得太慢、读得太多、读得太少等等。再比如解读环节,我们常见的问题有:人云亦云癖、归纳总结癖、云山雾罩癖等等。到了实践环节,又会遇到行动力、执行力的挑战,习惯环节,更是要面临意志的考验,能否坚持,能否抵御旧习惯的诱惑,能否跨过从刻意坚持到自然而然的门槛……
从知识到行动,阅读-解读-实践-习惯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以上一个步骤的结果为依托,环环相扣。这一篇,我们先提个纲,挈个领,有个全局观点,后续再分别针对每个环节的常见问题,逐一探讨。
朋友们关于知行合一有什么具体问题,也不妨写在留言中,简信中,或发邮件到10241892@qq.com,也许在后文中就会发现关于你的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