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在东北工作了23年,无论脾气秉性还是生活习惯,多多少少都打上了一些东北烙印,有些方面留下的痕迹还很重,以至于只要我冒充东北人,几乎鲜有质疑。
当然也有硬伤。比如东北话,虽然说得有那么一点意思,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但遇到真正的东北人,立马被打原形。我那略带“川普”口音,与地道东北话比起来,简直不在一个层级。
嗯哪,东北话贼拉有意思,生动形象,十分好玩。比如,在辽宁大连一带,说某个人脾气暴躁或不够聪明精明,只需一个字就能解决问题:彪。
东北人关于“彪”的通行说法,大体是这样的:“你彪啊?”“你虎就虎呗,怎么还加三撇?”“你咋这么彪?”“看你那彪乎乎的样儿,傻了吧唧的……”
也就是说,被人骂为“彪”,多数情况下是明说暗指当事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至少情商有些问题,为人处世不那么圆润。
也有例外。比如今天登场的这位军营牛人,姓王名彪,来自四川,不仅从小生长环境与东北迥异,性格脾气、为人处世也与“彪”字扯不上半点关系。
王彪人称“彪哥”,个头不高,白白胖胖,文文静静。他最大的特点是爱笑会笑,并且笑得真诚、笑得有水平。
这么说吧,彪哥跟人交流,尚未张口,嘴角已先带三份笑意;交谈过程中,他更是笑声不断,与之交流者无不如沐春风、轻松愉快。
实际上,彪哥真没有电视连续剧《马大帅》里范德彪那股彪乎乎的劲儿。我们这位彪哥,智商情商都堪称一流,与大连人口中的“彪”根本搭不上边儿,哪怕想混搭一下都,都绝无可能。
当然,如果非要深入挖掘,如果非让彪哥与“彪”字扯上点关系,彪哥还真有些“彪”的潜质。但彪哥的“彪”与众不同,彪得有门有路,彪得就是有道理。
彪哥的彪,主要体现在他超级强捍的沟通能力和不畏权贵的随性洒脱。
顺便说一下,彪哥是我的川渝老乡,也是我在大兴安岭军分区机关工作期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朝夕相处那两年,彪哥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他和领导之间的那份随意和无间。
那时,彪哥在是军分区司令部管理科管理员,正连职干部,上尉军衔,主要负责保障军分区首长和机关干部的吃穿住行。
别看彪哥当时职务不高,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相当出色。在我印象中,他似乎没过什么工作失误。尽管保障工作千头万绪,可他全都捊得井井有条、顺顺当当,上上下下都很满意。
与一些首长身边工作人员不同,彪哥从不表现出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模样,而是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不卑不亢,深得首长和机关干部们喜爱。
彪哥的本事还不止于此。他能非常轻松地和首长们开玩笑,荤的素的,白的红的,长的短的,那玩笑开得巴巴实实、恰到好处,他自己很开心,领导们也很高兴,谁也不烦他话多嘴碎,更没领导笑骂他没大没小。
更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彪哥竟然可以和一些相当级别的领导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尤其是那些部门副职领导,从军分区副参谋长到政治部副主任,再到后勤部、装备部副部长,几乎无一例外,全和彪哥关系亲密、如同亲兄弟。那时,无论是在机关楼里还是在招待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领导们与彪哥亲密无间的画面。
这种本事,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确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彪哥超高的智商与情商,还体现在他可以把对上与对下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都舒舒服服,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这个名叫王彪的管理员很把自己当回事。
彪哥所在的管理科管人管车管食堂还管招待,身为管理员,彪哥手头有些小权力,经常有人有求于他。
难能可贵的是,有点小权力的彪哥既不装蛋也不装犊子,不能说有求必应,但只要你找他协调服务保障事宜,无论你是干部还是战士,也不管你是机关老熟人还是新来的菜鸟,他都会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尽可能帮你解决实际困难。即使事与愿违、达不成你的预期目标,彪哥也会十分耐心地向你解释,让你不得不反过来感谢他的的真诚与用心。
彪哥人缘超好,几乎从没听见有人说他不是或是坏话。
2009年8月,我和老婆到大兴安岭故地重游,已经离开军分区到人武部当后勤科科长的彪哥专门请假,陪我们两口子回漠河、走边关,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天,全程精心协调保障,一路欢歌笑语,很是让人感动。
那时,彪哥任正营职超过三年,晋升形势并不乐观。可他始终乐乐呵呵,一点愁绪都没表现出来。
两年后,彪哥不声不响地杀回大兴安岭军分区机关,顺利提升为后勤部某科科长。
如今,彪哥早已退役回到四川老家,我们亦有10年不曾谋面。
偶尔打电话或在微信里闲聊,彪哥一如既往地充满阳光。那乐观的情绪,那欢快的的笑声,穿透手机屏幕,直抵内心深处,让人顿觉人间如此和谐、生活如此美好。
渝夫2011年12月13日晨草于沈阳,2020年1月9日晨完善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