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干嘛?
刷动态。
我,是一个散发着正能量的人。
打开手机界面,各种app。英语学习,可可英语,每天固定背单词两关。运动健身,keep,几乎每晚会运动20分钟以上。工作实习,大街网app打开。
我真的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可只有我知道,这只是表象,现实是怎么样呢。上翻译课程时,发现单词怎么像A也像B,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把握不准了。再说,号称是爱好的运动。keep上显示,运动累计时间越来越长,可我的马甲线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最后扒一扒我惨痛的实习简历,大部分的回复只是简单的一句,“您的职业档案我已仔细看过,如果ok我会尽快和您联系”,而真正发来的应聘信息却寥寥无几。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经历过这种“即使付出,也没有回报”的感受。反正肯定是不开心的,毕竟自己付出这么多,结果却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后来,在内心大呼“为什么?为什么?苍天待我如此不公”之余,我怀疑了自己的智商,难道真的是不够?于是,我还逗逼般地呢百度了智商测试题,结果发现,是我想多了。在炎炎夏日,我终于静下心来,伴随着自己每次的正能量的行为,思考失败原因。
其实,原因很简单。每次打开app背单词时,大多会因为复习量太大,而选择直接跳过复习程序,从表面上看,我的单词量很大。事实上,并没有质的改变。有时,量变并不能促成质变。而对于马甲线未成这事,我是心知肚明的。每次视频的动作讲解,我基本一扫而过,运动时动作自然不甚标准。俯卧撑时间稍微长点,我都会提前结束,甚至是直接跳过。最后说说“找实习”这事,尽管有大批的提示说,不要海投简历,不要海投简历。可由于我本性太懒,再加上心里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就偏偏走上了这条“海投”之路。于是,悲伤的结果就来了。
记得以前的政治老师讲解看图题时,经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透过这简单的三个例子,我所看到的本质是,对于质量的要求不够严格。或者说,对自己太宽松。
初二时,开学伊始,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买了一套练习册,薄薄的两本,60多块钱。当时的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做题。然而,一周后,数学老师要检查第一单元的练习题。我慌了神,晚上,打开灯,坐在书桌前,看着崭新的书,翻到了后面的答案部分,撕了下来。书页缓缓离开书本的同时,我一周前的决心也开始支离破碎。于是,我在明亮的灯光下,认真的抄写着答案。
第二天,快下课时,老师翻出了一本练习册,边打开边说,你们也没必要骗我,答案那么多,抄着不累吗。我假装没听到,依旧看着书。我清楚地知道,老师已经透过“三好学生”的盔甲,知晓了我的态度。其实,哪怕我隐藏的更好点,比如,抄答案时故意错两个,在时间赤裸裸地考验下,我的伎俩一样会被毫不留情地识破。
如此的人,江湖中还是挺多的。平时看起来也是个“三好”的楷模样子,散发着正能量。可实际上,只有自己知道。一旦遇到真正的考验,这份看似宏伟的豆腐渣工程便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