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个同学,特别喜欢读党报党刊,曾拿着《求实》杂志对我说,语言太精彩了,论述太精辟了,党政文件的用语有种说不出的韵味,铿锵有力振奋人心,让人拍案叫绝真心信服。当年我比较幼稚,没能体会他说的境界,后来在政治类方向深入学习,越发感觉他说的有道理。
大部分朋友或许对我上述观点嗤之以鼻,我能理解。我也经历了从怀疑到笃信的过程,怀疑在于有些论调显得死板、程式化、空泛,可以用假大空来概括,即理论高深,表述规范,对策详尽,好高骛远,不接地气,然并卵。作为公文倡导口号可以,对个人生活影响颇微,所以显得华而不实。
今天不讲任何具体文本,我只想说两点体会。首先问个问题:在公共场合发言时,如何讲才显得有水平?很多朋友公开宣讲的机会较少,在亲朋好友面前,私密空间中可以胡说,一旦讲课,演讲,宣讲,媒体发言时我们的言行会受到极大限制,不同场合对语言仪态要求不同,我们惯用的话语体系说实话不适合公开场合。
我站过讲台,在几百人的场合发过言,这是我仅有的“格局”。说实话,讲完第一堂自认为“完美”的政治课后我陷入迷茫,感觉不会讲课了,因为我感觉一堂课有太多的引课导课方法,每个知识点有太多的案例故事,有太多的技术处理一堂课,总感觉它不完美。这固然有被技术、技巧、方法论影响的原因,但根本因素是我没抓住表达的本质。
后来我有意识聆听公众发言的逻辑,表达,技巧,越发觉得自己水平低微。说实话,新闻中的任何采访,如果我们来回答,答案肯定很幼稚,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英语也类似,能听懂不少,却张不开口。我们表达自我感受,习得的知识经验可以娓娓道来,一旦跨越舒适区,在更大范围靠积淀、应变、表达观点、理论、看法时,我们就词穷了。
我们本科教育很少有系统的表达课程,研究生才有,在专家面前谈论观点是很羞耻的事儿,在领导面前讲话是战战兢兢的,这意味着一旦超越自我,在更高更专业更大范围讲话时,我们是不习惯的。私人日记和刊物登载不同,学术文章又是另一种表达,我们自娱可以骂街,公开发表却要对文字负责。
在参加院里党会发言时,我发现不习惯用党内话语体系表述,十几分钟的讲述弄得一身大汗,着实感觉不易。在看权威期刊文章时,发现或语言优美,或理论扎实,或观点独到,这些代表着国内话语系统的顶峰,不得不学。联想到研究生阶段所说的范式问题,论文也好,公文也罢,口语表达,正式场合,都有一定的范式,超越或混乱了会闹笑话。
在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时,我想到了几代领导人关注的主要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阐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
它彰显了世界格局和天下担当,具有大格局大智慧,我读到之后想到很多。这种放眼世界的格局,将世界纳入一个话语体系的情怀,让人动容。再看“一带一路”的践行,这都是党中央智慧和行动的结合,这种理论和实践才是惊心动魄、扬我国威的振奋之举。我等凡人暂时无法影响世界,放到一个团体呢?一个组织呢?这些理念同样适用!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党政文件中的语言范式及表达方式很精道,多年前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就发现党政文件中对历史背景的阐述,意义对策的表达很有味道,逻辑层次之鲜明,观点之犀利,论据之充分,对策之全面,语言之规范,都是教科书级的。我从中领悟了一种思维或表达框架,甚至试图模仿语言表达范式,并逐渐应用在生活中。
这是一种官方正式表达,它对大部分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把意义和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完全可以用那一套逻辑层次,要点分析,话语体系进行书写,表达,这将是世界语言。当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学其根本,而非形式。在正式场合,公开场地,这种高屋建瓴的表达体系加上自我的经验案例,肯定能游刃有余。
综上,我建议同学们多看党政文件,深入学习里面的理论、观点、表达,扩大格局,关心时事,将个人视野变成国家世界情怀,关心人们大众和世界大众,在更高的层次思考,在更细致的领域实践,将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在自我表达时,可以随心所欲,在公共场合必须有一套范式,而党政文件恰好是最好的范本,所以,你,必须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