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时候,孩子和家长无话可说,但和小伙伴却无话不说,为啥呢?
因为他们是一伙的!
“我觉得很累,我要是没出生就好了,我真想拿把刀来自杀,我真的不想活了。”
尤其在中国文化里,对“去死,不活了”这些话,我们家长听了真受不了。
1,“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孩子,你这么想不对,生命很宝贵,你不能这么想”?
2,“你怎么能这么想?爸爸妈妈养你这么多年,你说你要自杀,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说死就死,你要是死了,爸爸妈妈还能活吗?”
你,是哪个?
孩子他说他累,其实他不是真的就想自杀,他其实想说的是,他痛苦,他累,他想得到父母的帮助、理解。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也一样,就是回应他。
他说:“我好累,我都觉得不想活了。”那你就说作者她给的句式,“原来你累到产生这样的想法,爸爸妈妈以前都不知道,真是对不起。”这样就够了。
只有我们追随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帮到孩子,才能触及孩子的心灵。
有的时候,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你想想,你会把你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疲惫的心情告诉谁?你一定告诉的就是那个对你来说最亲近、最重要的人。
而且,你跟他说完以后,他不会老去问:“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这么想可不对。”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年在好多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的事件中,孩子被伙伴欺负了,他恨不得要去自杀。
很多父母知道后,就说:“那你回来咋不跟我说?你要跟我说!”
可孩子回来后为啥他不跟父母说这些话呢?其实他不跟父母说,只有一个原因,他最早回来跟父母说的时候,父母没回应他,父母没跟他站在一伙,孩子慢慢地就闭嘴了。
所以,啥叫共情、理解和回应?就是不管孩子有哪种情绪,你都愿意听。
“ 听”,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做更好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