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呀,我是努力治愈自己,也想治愈到你的小暖♥️
这是昨天发生的事情,现在写来,表达欲降低了很多,当天要是立马写下来情绪表达肯定满满。
6点下班,我按下电脑关机键,提着包包起身站起来,从电脑桌背后探出头问。
“彩虹你搞完了吗”
“我还有一会儿,马上”
对眼望去,小蝶在彩虹旁边站着注视着她的电脑,下意识知道,小蝶应该是在等彩虹一起回家。
我啥都没说,转身过后径直走向公司大门,恨不得马上走到门口。
一转身心里就开始纠结和后悔:小暖你怎么了,明明想等她们一起走,为啥不再等等,就算不等,你说一句“那我先走了哦”的话,也好点,你就直接这么走了!
额额,是的,我也的确是一个人硬着头发提着包就走了。
内心不免安慰自己:下班后就是生活,没啥的。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平衡内心的胡思乱想。
有时候呀,不可否认,人呢,为啥是群居动物,内心也想要依靠群体来寻找安全感的。
就像我,也会因为一个人而感觉到失落,也希望脑补编排一些话术能够跟他们搭上一些话,其实心底还是希望和他们一起有说有笑下班回家的。
写到这里,你们肯定估计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
其实我的性格怎么说呢,我觉得我的性格就是那种半开朗半内向的那种,俗称慢热型人才。
熟悉我的人嫌我的话多,一天比比个没完,不熟悉的人觉得我内向,有点高冷,不善言辞。
以前读大学经常出去做兼职,发传单、做服务员、在饭店做啤酒推销员,在街头大胆的吆喝感谢他们收下传单,每一桌面对客人们介绍新啤酒,面对陌生人我都能丝毫不怯场,虽然那个时候内心也是紧张得不得了。
其实有时候我也会想,自己也算去社会历练过,怎么还是无法轻易做到和人熟络起来,建立亲近链接,总显得那么生分。
还有一种可能是我做人做事比较谨慎,多少有点束缚,就像朋友曾描述我:表面看是从小到大的乖乖女,实则内心大胆放肆,就是现实生活中不敢去做。
写到这里,我的脑子便开始回忆我性格的变化,其实在生活中,我都没深处想过。
记得读大学开始那个时候,面对陌生人我可以随意聊天不受约束以外,对身边经常会相处见面的人,我的相处模式大概有2种,第一类是对好友,可以打的热火朝天,第二类是对一般熟悉的也会说话,但是话不多,比较两个极端的那种。
从大学毕业后,做销售的那两年,结交了几个好友,每天吃饭上班嬉笑打闹。
但转行之后换了2家公司,没有交到知心好友,我没有像别人一样自来熟,可以很自然得跟别人搭话,我的话便越来越少了。
去年的时候,有一阵子也为自己的性格有过苦恼,现在偶尔也有点,但是影响不是太大,现在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啦!
不知道是岁月的沉淀,还是网上的文章看多了,我现在看待这些问题的想法就是:性格这个东西随缘,我也不会去刻意改变,话多话少现在也随缘吧!
我无暇去关心其他的,我觉的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也蛮多的,我想多花点时间给自己,给家人,给重要的朋友就OK了,其他我无暇顾及。
可能偶尔会有点小失落。
但是影响不大,侧重点不一样了,在内心占有的比重也就不一样了。
因为我下了班,我还要好好生活呢,多干干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做做饭,和朋友偶尔相聚畅聊,节假期再放假回家看看父母。
我现在会更加用心经营这几个方面吧。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碎碎念啦,和我平时写的日记一样,不用在乎写文的条条框框,一点也不约束,全程写下来的感受很轻松,目前打算一周更一篇。
如果你们喜欢看,我也可以多写写啊,其实现在看我文章的只有贵哥一个人,我也期待来日的你们也能看到。
以上,晚安。
作者:顾小暖,一个认真踏实积极向上的96年女孩,专注个人成长/干货 。公众号【我是顾小暖】,文章均首发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