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

中国人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是——我要用自己活着的每一分钟来赚钱,去抵抗永远动荡不安的未来。

之前在微博里看到这句话,觉得这确实是很多国人的内心写照。但是,细读下来又觉得荒谬,既然断定未来是“永远动荡不安”,那么抵抗又有什么意义呢?

旅行教给我的生活方式之一,就是习惯动荡,随遇而安。

最初出行的时候,觉得一定要跟旅行社,让别人给安排好所有行程才敢出门。但是第一次去济州岛,旅行社安排了一天的潜水还有半天的购物。我这种旱鸭子对潜水实在没有兴致,购物更是觉得浪费时间。所以,之后的旅行再没靠过旅行社,无论怎样都选择自由行。而自由的代价就是必须面临很多未知和动荡。

前几天一个女生和我聊天,大意是自己现在29岁,在深圳打拼。尚未解决个人问题,父亲比较着急,反复跟她灌输“理智”的爱情观。她特别不能理解“结婚的唯一原因是彼此深爱”这样的理由,在别人看来为什么幼稚矫情?她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继续等待属于自己的爱情,在等待颇觉无望的情况下,这种坚持是否有意义。

我理解她的这种忧虑,这也是很多人的忧虑。

可是,对于未来,我们只能评估风险,无法确认风险。我们甚至不能准确预报地震海啸,又如何预报自己的未来呢?

这种无法预报带来的动荡感,让我们深深忧虑。而中国人是特别讲究以“安”的“形式”存在的——能有人结婚,哪怕只是貌合神离的将就;有个孩子,哪怕根本没有做好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买自己的房子,哪怕背一辈子的债务、只有70年产权;有个铁饭碗,哪怕勾心斗角疲惫不堪或者报纸茶水无聊至极……

这些身边比比皆是但让我们细思极恐的生活,从各个角度把我们紧紧捆绑。当我们像螃蟹一样被捆起来的时候,无论你的螯如何宽大勇猛,也都只是人们眼中美味的衡量,当然就“安”下来了。

安顿下来的我们,再无动荡,也再无未知和可能。所以,我常常跟别人讲,如果一个人在十八岁就知道自己八十岁的生活,那就可以死掉了。

但是,每个人对于动荡的承受底线是不同的,对于动荡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那个问我该不该继续等待真爱的女生,我不知道她的承受底线是什么。我当时做的准备是不遇知音,终身不嫁。这样的决定让我内心安顿。后来遇到知音,觉得简直是命运额外的馈赠。所以,当你做好准备跟命运做减法,不得是意料中,得到便是中彩票。

何况,我一直不认为嫁人是种安顿,我觉得嫁对人才是种安顿。所以,于我而言,结婚只是种形式,它并不能意味动荡的结束,也许会是动荡的开始。动荡与否取决于你对婚姻的满意度。

我不能盲目地鼓励谁追求动荡。就好像同一个地方遭遇地震,有的建筑岿然不动,有的已经是一片废墟。在面对动荡的时候,有的人会从中感受自由的力量,有的人会从中感受毁灭的绝望。

我只能说,即使动荡是病毒,我们也终身难以免疫。它不会直接致人死地,真正致死的是我们自己对于动荡病毒的不断复制。动荡,就像荡秋千,在动荡的过程中,你可以勇敢地抓牢绳索,荡起来看到最高处的风景,也会因为胆怯,松了手,落地摔死。

动荡本无罪,何必自扰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杨三儿 北京东三环某高档小区的房子里,四个女孩子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装扮着自己的新家。大学毕业以后,这四个女孩...
    杨三儿阅读 658评论 43 18
  • 最近总觉身心疲惫,才从困乏中醒来。其实一直处于身体和精神上的动荡中,从未停止过,脑子里各种纷杂念头像雨后春笋般接二...
    峮子说阅读 308评论 0 1
  • 好吧,从现在开始,认清自己,现在已经130斤了,穿裤都要喘了,嗯,看是减肥就从现在开始! 每天早饭吃什么,午饭,晚...
    你三大爷的舅姥爷阅读 241评论 0 0
  • 引言 很多碎片知识如果不整理出来,在你的大脑里面永远都是碎片。上次无意中阅读到《应对信息过载的正确姿势》和《在线阅...
    forecho阅读 529评论 0 1
  • 看见鸡,特别想弄一个。抠完 剪完像是进入一个新天地。没有红纸,手边有粉色的纸就用了。刀子不灵光,比较钝,抠的不好!...
    燃宝贝de麻麻阅读 91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