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希迁禅师是高要(今属广东)人,他为人洒脱敏捷,尝吟诗云:“心空不碍白云飞。”其师行思禅师很器重他,称誉道:“众角虽多,一麟已足。”
天宝初年,希迁接受邀请,住持衡山南寺。他在寺东一块平坦如台的大石上结庵而居,人们都称他为“石头和尚”。
希迁主张“即心即fo”,其禅法圆转无碍,如环无端。当时与希迁并称“二大士”的马祖禅师常用“石头路滑”来比喻希迁的禅法。
希迁曾经到六祖慧能大师的祖庭曹溪(在今广东曲江)去参学,有所证悟。他回到青原山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你从曹溪那里带回什么来了?”希迁答道:“我没到曹溪以前,原来没有丢失过什么呀!”行思再问他:“你既然什么也没有丢失,那么为什么要到曹溪去呢?”希迁说:“如果不到曹溪去,怎么会知道我从来不曾丢失什么?”行思听了,大为赞叹,认为希迁已经明白:自心具足一切。
—— 《中国智慧全书》阅读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