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发帖:
假如你选择了定居国外,建议你把父母接过去一起生活,因为你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如果出国定居,一定会带你一起走。
是呀,父母的晚年同样需要得到孩子给予的温暖和关心。
感慨之余不禁想起一部“静电影”《初见》里的一些场景:
男孩年少离家出走,独留年迈的阿婆在偏僻的小山村生活。多年以后,男孩归来,阿婆却已经离世了。
男孩此刻才发现,自己已走远,再也回不去遥远的昨天,真的不知道,阿婆这些年是如何一个人度过漫长而孤独的深夜。
如果你此刻远在国外,不妨想一下,也许有一天你的父母突然离去,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虽然他们在外人面前说起你的优秀,满眼都是骄傲,其实他们的内心更多的却是一份无奈和苦涩。
孩子优秀,父母眼里满满都是光,但晚年时的凄凉的确又让他们内心很无助。
02
我认识的一个老阿姨,以前是一位老师,她和老伴有两个女儿,从小就很优秀。上大学时拿奖学金拿到手软。
后来两个女儿又去了国外读博,最终在国外结婚定了居。
女儿在国外生活的很幸福,她和老伴在国内生活的也很滋润,两人退休后国内国外到处旅游,很是潇洒。
然而,人终究有一天都会老去,70岁时,和她朝夕相处陪伴在身边的老伴去世了。
从那以后,她一个人独居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常常睡到半夜就惊醒过来,她告诉邻居,她真怕有一天自己一个人死了臭在家里都没人知道。
所以,最后她决定去养老院居住。她说,虽然养老院住起来没有家里自在舒适,但至少在那里身边有人气,而且就算自己老了一命呜呼了,也有人能照应着,及时通知她的两个女儿。
有时候想想真的很心酸,明明有子女,却还要期望着自己过世后,由外人去通知子女自己的死讯。
03
不管你身在国内还是身在国外,都要明白一点,亲情真的需要不断去维系,不然时间久了,子女和父母之间就成了陌路人。
多少子女在国外的老人,10几年见不到子女,给出的理由不是太忙就是嫌机票太贵,直到父母去世时才回来出席一下葬礼。
10多年未见,见面时已人隔阴阳,未免让人唏嘘不已。
能在父母过世时回来再见一面,也还算心怀孝心,但也有一些人就连父母去世了也不愿意回来见父母最后一面,就更让人匪夷所思。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
有一位老人,90多岁,妻子早逝,唯一的儿子也在美国定居。还好老人是著名的专家,退休前是局级干部,所以家里住房条件也好,还有政府专门为他聘请的免费保姆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老人家性格比较孤僻清高,平时也不和外人来往。后来去世时,是原单位的工会帮助料理的后事。
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因为身体不好没有回来,写了委托信给老人的单位全权处理,包括房产和存款。
是什么原因让老人的儿子竟然连千万遗产都不愿意回来打理?只能说他和父母分开太久,彼此间早就没有亲情了。
04
有网友看完报道评价说:
真是不可思议,千万财产都不管不顾的真是少见。
这样的事确实是少见,但的的确确发生了。
其实,亲情漠视早已成为两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像我大姑家的邻居,今年92岁,住在养老院里,唯一的女儿在美国安了家,一年定期回来一次,但最多只待一星期,无非也就是给父亲买点吃的用的。
他的女儿自己也说,现在她和父亲的关系还没护工亲近,每次她回来看父亲,如果护工不在,父亲就不吃饭,非要护工来了才乖乖吃饭。
谁说不是呢,父母和子女一年都见不上几回面,亲情自然也就慢慢淡漠了。
所以,当年轻人移居国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和父母的亲情在慢慢割裂。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真的不得不在选择时也为父母将来的养老问题,做好设想和打算。
不要让父母年老时,只能在一个个孤独的夜晚,拿起从你出生到满月到上学再到大学毕业的照片独自流泪。
最后希望那些在外追求梦想的游子们,再忙也别忘了时常回头看看父母,因为他们正在渐渐老去,他们也和你小时候需要他们一样,需要得到你的关爱和照顾。
春节快到了,有空就回家看看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