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你,都有哪些收获?”
打开手机,突然收到这么一条新闻,点开看,又是营销号在贩卖焦虑。
虽然表面上装作无感,可心里还是不受控制地有些骚动。我忍不住回想,这三个月我都做了什么。
“好像什么也没做。”三月底的一天晚上,当我开始这么想的时候。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上周五,我去健身房锻炼。当时,我刚跑完五公里,正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喝水,看见有教练正在给学员进行体能测试。
有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项目,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
那个学员看模样像是在校大学生,身材比较臃肿,听他和教练的谈话,男生应该是第一次到健身房锻炼,没有什么基础。
我看了大概十几分钟,其中有一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教练让男生靠近墙壁位置站好,闭上眼睛,原地踏步走。
开始一切正常,没一会,男生的步伐逐渐乱了,我看着他以微小的差距在慢慢往前挪动,期间,教练问他是否还处在原地,男生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最后,如果不是教练及时拉住他,男生恐怕已经走出测试区了。
结束锻炼回到家,我想起这个项目,决定自己也试一试。
看我能不能不跑偏。
我让朋友帮我看着,如果我即将要撞到什么东西,赶紧拉住我。
就这样持续了1分多钟,我一直都觉得我在原地走,稳稳地,平衡感特好,没有倾斜和摔倒。
但是计时结束,我睁开眼的时候,吓了一跳。
我距离一开始的地方,往外走了有1米距离。
朋友也测试了一遍,结果并不比我好多少,他往外走了有1.5米左右。
我已经忘了当时我俩怎么调侃对方的了。
但我突然想起这件事,是觉得,会不会我们以为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但其实有可能已经悄悄走了很远呢。
换句话说,我以为的“自己什么都没做”,会不会只是觉得「拿不出手」。
怎么会什么都没做呢?
1、年初的时候,我计划一个月看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然而中间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扰,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后来,我尝试把“必须看完”改为“尽力而为”,每天睡前,刷社媒刷烦了,我就顺手拿起书看一会,反正也没心理压力,看不下去就继续玩手机。就这样,半个多月的时间我居然把书看完了。
2、上个月,工作上有一个重要的项目,需要出一个同时兼具创意与可落地性的策划案,我熬了一周做出来的方案,顺利被领导通过了。下班后,感觉风都是甜的。
3、这个冬天,北京的雪总是飘不到我所在的区域。大概三月中旬的周末,我午睡醒来,发现外面大雪纷飞,我赶紧掏出手机,拍下了这场珍贵的“桃花雪”。
说起来,上面那些的确都是一些“拿不出手”的小事,可即便再微不足道的日子,也并非一事无成。
回到开头的那句“2025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你,都有哪些收获?”
我认为,我们不必执着于必须有所收获,用心耕耘的当下即为所得。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