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在有很多闲暇时间,可以不用时时刻刻动脑,备考一整天的情况下,我才能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有一些思考的余力。也不求能思考出什么大道理,只是能让心绪澄明,通过思考来消解烦恼。
2、在公开场合写自己的事情,我绝对不想暴露人名,在想也许应该写一个代号表,用小1小A来指代身边所有的人。
3、每天的想法是碎片式的,大多数都在脑中一闪而过,溜走的速度太快抓也抓不住,还有一些能握住并记录在这里。
4、信息茧房是否是个必要存在的词汇。茧房包裹住我们限制我们获得的是信息的数量还是广度?从数量来看,我们似乎不用再多求了,现代人在大数据时代最不缺的或许就是信息量了。现在备考一个考试已经不会再苦于搜集不到足够的资料,而是在太多的资料中迷失,不知道抓住哪个。
从广度来看,在个体的视角下,读书听歌这类行为,大多数人本来就会有偏好,人生苦短,大多数人当然会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了。大数据背景下,我们的这一行为得到了科技手段的加持,这下可以更纯粹地只看我想看爱看的内容了,由此我们说信息茧房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