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是最困难的;
不被理解,也是痛苦的。
内向者在现在社会中难以被理解,不合群、社恐、害羞、迟钝…… 这些偏见给我们贴上一个个错误的标签。
而内向者又都倾向于自我反思和思考,会觉得:“我这样的性格是不是真的不好?我是不是需要改变?” 陷入纠结、自责中,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那么,内向者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你知不知道许多伟人其实是内向者?如何让自己也成为他们?……等等,这篇指南希望能给你答案。
1. 从平静中获得能量
“不说话、社恐、害羞、不合群…… ”这些都是社会对于内向者的定义。但都是错的。
内向者不是害羞,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不是社恐,我们也可以侃侃而谈;被认为不合群,只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是由外向者建立的,而内向者只有1/3的人口占比。
内向者更喜欢独处,我们在独处中获得能量:内心世界丰富,深思熟虑考虑一切问题,注重更深度的思考,并对内心的感受较为敏感,且更容易自我反省。
而相反,外向者在社交中获得能量:喜欢主动表现,更愿意在社交场合中扮演主动角色,积极活跃地与各种人交往,愿意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内向者和外向者区别,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甄别:如果你在社交活动后可能会感到疲惫,需要在相对安静和独处的环境中恢复能量,你就是内向者无疑了;换言之,如果你在社交活动中会感到兴奋和满足,那你就是外向者。
2. 我们天生不一样
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先天生理特征,内向和外向的人从大脑构造上来说就是不同的。脑科学研究发现,不同的神经递质在大脑中通过不同的通路传递。
就我而言,我发现我在写作中的表达就非常流畅;相反我在发言时却经常很难找到想要表达的词语。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在写作、说话时,使用的是不同的脑区。我觉得发言困难,那是因为内向大脑的信息流动更慢。
内向者——大脑血流量更长、更复杂,大脑为较长的乙酰胆碱通路:
乙酰胆碱与大脑和身体的许多重要机能相关,比如:注意力、学习能力、保持冷静警觉的能力、以及运用长期记忆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在思考和感受时,它能激发一种良好的感觉。
内向者需要多巴胺,但因为对多巴胺具有高度的敏感,所以不能过多。且需要大量的乙酰胆碱来保持平静,为了避免抑郁或焦虑。
外向者——大脑通路较短,复杂度也较低,大脑为较短的多巴胺通路:
外向者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所以越活跃,越快乐,多巴胺水平就越高。
3. 独处是一个伟大的特质
内向者拥有最大的优势,就是独处。许多深度的思想都是独处得来的。
大多宗教的探寻者:摩西、耶稣、佛祖、穆罕默德和许多思想家、科学家:苏格拉底、爱因斯坦…… 都热衷于独处,寻找和思考人生的意义,而后再推向社会中。也就是说没有独处就没有启示,而现在社会已经忘记“独处”是一个重要的特质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很难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
你可能会下意识的认同周围人的意见与想法,甚至可能连你的择偶标准都会被潜移默化的受影响;人们通常也会听从最具有统治力和领导力的人,但这个人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
“一个卓越的“演讲家”和一个好的想法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
这就是独处拥有的巨大能量。它可以让我们随时跳出以上这些”思维陷阱"。
4. 扬长避短 摆脱定义
1. 填充知识。
上面我们说过了,内向者也可以侃侃而谈,只是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中。所以如果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那么你就得拥有足够多的知识。
运用我们的独处能力,在独处时尽可能多读书、看纪录片、听播客……选择任何可以增长知识的方法来填充自己的大脑。
一方面,可以让自己不陷入内耗(胡思乱想);另外,你会在知识中获取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我从小是不爱读书的,但是自从读书以来,就发现自己多么无知,也发现自己的各种困惑,其实别人早有答案。
因为——“你以为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所以,独处的时候,去用知识填充自己的大脑吧,去游荡在思想的海洋里你会享受的。
2. 刻意练习。
TED演讲中,Amy Cuddy说: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那么就在必要的时刻,假装我们是外向者吧。每天和一个人谈话,并尽量简洁、大声的说一句话。
这一句话,必须是脱口而出的。因为内向者的一个障碍就是在脑子里想太多,过度考虑“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说、说出来以后别人会怎么反馈……”等等。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好处,很容易变成内耗。
所以要改变这一点,我们只需要每天找一个人,简单地说一句话。可以是夸奖、可以是日常的打招呼,总之脱口而出,就可以训练自己的大脑不必过度思考。
3. 打开思维。
荣格说:没有纯粹的内向与外向的人。
所以我们不必把自己局限于某种性格。其实也有很多人是中间者,而这种人更能平衡生活且获得成功。
我上面说的刻意练习,你也许会想:我为什么要假装像外向者?其实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中间者”。而且你试想一下,如果释迦摩尼在开悟之后没有传递他的思想,那么不就可惜了吗?
独处对于内向者来说是必须的,但是也不要拒绝合作。苹果创始人之一Steve Wozniak说过,如果他当时太内向没有走出家门工作,后面也许也就没有苹果公司。
所以,发挥我们的优势去思考、去创造;但是不要封闭自己的思想,时不时与人享受你可能也会感受到乐趣。
参考资料:
TEDTalk-内向性格的力量
《内向者优势》[美]马蒂•奥尔森•兰妮
《自信的觉醒》R法/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