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虽说是个小国,但其首都里加却成长为波罗的海沿岸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一时无两。
千万别想当然地觉得,法国、意大利代表了中世纪欧洲的繁华。去看看里加吧,它一度是欧洲最富有的城市,将近800年历史建筑的豪华程度,也只有巴黎的部分建筑才能与之媲美。
1,在汉萨同盟中如鱼得水
早先,里加一带虽说也是个公国,其实就是当地土著的聚居点。1201年,受罗马教廷的委派,来自德意志不莱梅的阿尔伯特大主教(全名好像是阿尔伯特·冯·布赫斯霍夫登)到波罗的海一带传播天主教,同时也开疆拓土。
阿尔伯特大主教是个有故事的人,但不在今日话题里。
里加靠波罗的海,还有道加瓦河,交通便捷。阿尔伯特一看,这地方不错啊,便率宝剑骑士团(全称“宝剑利沃尼亚兄弟骑士团”,由阿尔伯特创建)和其他大批人手前来。他们一手拿《圣经》、一手持宝剑,传教士布道、骑士团挥舞宝剑、商人洽谈商贸,最终占据了里加,进而拓展到了今天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整个地区。
宝剑骑士团的名字挺唬人,实力却远不及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但在征服拉脱维亚的过程中很卖力。
说里加,绕不开“汉萨同盟”。
这是个商业-政治联盟,不但有钱,还有自己的武装。他们以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覆盖波罗的海沿岸诸城市。汉萨同盟形成于十二世纪中叶,十四、十五世纪之交达到鼎盛,加盟城市多到160个。十五世纪中叶后,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新航路开通、工商业发展,汉萨同盟逐渐衰落,1669年解体。
1282年,里加加入汉萨同盟,这正是同盟高速发展的时期。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出产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琥珀,通过波罗的海和道加瓦河被运到欧洲各地甚至亚洲。因为占据了区位优势,里加入盟后逐渐成为汉萨同盟的主要城市和波罗海贸易中心,城市规模快速扩大,一栋栋建筑迅速建成,想不繁荣都难。
2,欧洲保留中世纪以来建筑最丰富的城市
道加瓦河把里加分成老城和新城。里加老城,是欧洲保留中世纪以来建筑最丰富的城市,令人咂舌的500多座古建筑,让里加老城整体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步入老城,恍如时光倒流回中世纪,穿梭于众多的古老建筑之中,就如细数老树的年轮一般,它们记录着这座城市成长的历史。
我们花了18欧元买了两张票,登上圣彼得教堂的尖塔平台,老城风貌尽收眼底。始建于1209年的圣彼得教堂,是里加老城内最著名的教堂,也曾经是欧洲最大的木结构尖顶教堂之一。教堂数次被毁,这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123米高,为里加最高的建筑。
托姆斯基大教堂又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于13世纪,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几次被重建,现在的建筑包含了不同时代的风格。这座教堂最牛的是:有欧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管风琴。这架管风琴有26个风箱、6118根音管,最长的音管长达10米、最短的仅有13毫米。让人称奇的是,这架首演于1884年的琴,至今还能演凑。
里加也有城堡。在道加瓦河河畔,我们远远望去,里加城堡矗立在河边。这座城堡始建于1330年,后来多次重建。1641年,瑞典人又扩建了附属建筑。如今的城堡是拉脱维亚总统官邸,附属建筑里设有几座博物馆。
说起里加的民间建筑,最有名的当属“三兄弟之屋”。三座民宅紧靠在一起,但风格迥异。最早的一栋建于十五世纪,是里加最古老的石结构民宅建筑;紧挨着它的是哥特式建筑,建于十七世纪;第三栋是建于十八世纪的民宅。三栋房子像肩并肩的兄弟一样,所以人们称其为“三兄弟屋”,很形象。
3,列强眼里的肥肉
里加的位置在欧洲东部与西部、俄罗斯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战略地位很是重要,所以一直被周边列强惦记,城市有800年的历史,竟有700多年被外族占领。先是德意志人占领了350年,然后是波兰人占领40年,再然后被瑞典人占领90年,最后是沙俄-苏联统治200多年。
行走在这座华美的古城,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其实就是它曾经的疼痛和忧伤。
老城保留下来一段城墙,城墙附近有一座红砖塔楼,是老城重要的防御工事,德意志宝剑骑士团于十三世纪修建。十七世纪,瑞典占领者在塔楼里贮藏枪支弹药,所以现在人们称它为火药塔或军火库。军火库的墙面上布满战争时留下的弹孔,千疮百孔,记录了战争的惨烈。现在,军火库改建为战争博物馆。
走到市政厅广场,一座华丽的建筑吸引了我们,这就老城内的一处地标性建筑“黑头宫”。当年在里加,一群德国商人组建了行会“黑头兄弟会”,“富有加未婚”是他们的标签。黑头宫是他们饮宴交际的地方,相当于商会的联络办事处。
黑头宫建于1344年,在后来的几百年间,人们给这座哥特式建筑添加了大量装饰,从头到脚给武装起来,使它华美至极。可惜,1941年,黑头宫被德国飞机炸毁,残存部分于1948年被苏联政府拆除。现在的黑头宫是为庆祝里加建城800年按原样重建的。
里加曾有完整的城墙和8个城门,现在就剩下一个了,这就是建于1698年的瑞典门,隐蔽在老城小巷深处。这是瑞典占领时期的遗存,门不高大,城门的对面依旧保留着当年瑞典军队驻扎的营房,现在是各式各样的商铺。
4,彼得大帝三到里加
里加被瑞典占领期间,东边的沙俄一直虎视眈眈。
沙皇彼得大帝到过里加三次。
为了改变俄罗斯的落后现状,彼得大帝要学习西方。1697年,他隐姓埋名,以下士的身份率领一个约250人的官方使团,经里加去西欧考察。里加当时被瑞典统治,瑞典总督对俄国使团很冷淡,既没接见,安排的食宿也糊弄,彼得大帝很不爽。但里加工业的繁荣、军事的强盛、科技的领先,让俄国人大开眼界。
从里加出发,彼得大帝又到了西欧多国,一路学习,直到传闻国内要发生政变,他才取道里加赶回国内,平息了政变。彼得大帝随即推动大面积改革,俄国空前强大起来。
彼得大帝第三次到里加,是胜利者的身份。
1700年,他发动对瑞典的战争(大北方战争),理由之一竟是当年在里加受到瑞典当局的冷遇。到1707年,沙俄打败瑞典,吞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的一部分领土,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后,里加被沙俄占领了200年。
沙俄统治时期的代表建筑,当推在里加老城与中心城区交界处的圣诞主教座堂。这座东正教堂是沙皇亚力山大二世于1860年兴建,是波罗的海三国最大的东正教堂。教堂是新拜占庭式建筑,外观雄伟漂亮,金色的圆顶尤为耀眼,内部装饰金壁辉煌。苏联时期,教堂一度改为电影院和餐厅。
5,飞艇库与纪念碑
里加近代建筑中最著名的,是当年的“齐柏林”飞艇库——5座巨大的水泥大棚,呈圆弧状,屹立在里加护城河边。
1924年到1930年,德国修建了这几座停放“齐柏林”飞艇的机库。“齐柏林”飞艇是当时的空中神器,曾担当大西洋两岸重要的商业飞行,也能执行轰炸任务。
作为拉脱维亚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1997年,飞艇库和里加老城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的飞艇库已变成里加中央市场,它不仅是里加最大的市场,也是欧洲最大的市场,里边的商品应有尽有,我们逛了两个多钟头,大饱眼福。
午饭后,路过里加老城和新城交界处的自由纪念碑,正好遇见士兵换岗,严肃庄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脱维亚爆发独立战争,挣脱了俄国-苏联的统治,1918年11月18日宣布独立。为纪念在独立战争中牺牲的军人,1931年-1935年,拉脱维亚民众集资修建了这座纪念碑。纪念碑通高42米,碑上刻着“祖国与自由”,底座四周是有多层象征意义的浮雕,顶部矗立着自由女神像。
按理说,瞻仰自己国家的英雄纪念碑、独立纪念碑或解放纪念碑,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1940年8月,拉脱维亚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后来,苏联当局禁止普通民众入内参观和瞻仰纪念碑。现在,自由纪念碑前有士兵站岗,但纪念碑并没有被圈起来,人民随意瞻仰。
在里加步兵广场上,夕阳下,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巍然耸立,熠熠生辉。纪念碑由暗红色花岗岩雕塑,三位身穿军大衣、头戴无檐军帽的战士背靠背地昂然挺立。
这也是一段历史。一战时,拉脱维亚有个作战非常强悍的步兵团,曾对抗俄国军队,后来成了苏联红军的一支部队。因为英勇善战,部队被命名为“拉脱维亚红色步兵”,获得苏联红旗勋章。1970年,当局修建了“红色士兵纪念馆” ,1999年又纪念馆前建起这尊巨大的步兵纪念碑。
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再次独立。独立后,是否保留纪念碑引起争议。最终,“被吞并的历史应该留下印记”的意见占了上风,纪念碑被保留,纪念碑后面的“红色士兵纪念馆”也改成了“拉脱维亚被占领博物馆”,展示1940到1991年拉脱维亚先被德国后被苏联占领期间的照片、地图、文件等,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我们去时,纪念馆正在维修,我们只在纪念碑前伫立良久。
拉脱维亚是全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里加城里也处处绿意,公交车在森林里穿行。我们住的酒店就在一片树林里,这环境,没的说。
* * * * * * *
里加的故事曲折哀婉,800年的浑厚荡涤着心灵。
如今,再次独立的拉脱维亚充满活力,里加街头欢乐洋溢。
我们在里加仅有几小时的留驻,这在800年长河里只是个瞬间,我们也好似一粒粒尘埃,飘进中世纪那无边的大梦,不知季节,无问西东,只有快乐和里加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