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我们睁开眼睛看天空。 他就是哥白尼。
2023年是哥白尼诞辰550周年,波兰将2023年确定为“哥白尼年”。
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是一段很复杂的历史,而哥白尼的“日心说”,无疑是触发文艺复兴的几个重要关键之一。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说太阳是一个天体,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这一发现打破了以地球为中心的整个宇宙观,动摇了宗教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上帝创造世界”是以地球是万物中心为基础的,想想看,连地球都不是中心了,上帝怎么创造世界?可见哥白尼的伟大。
带着朝圣心理,我们走进波兰的托伦旧城,500多年前哥白尼就诞生在这里。
1,
托伦属波兰库亚维-波美拉尼亚省,旧城在维斯瓦河北岸。
这天上午,托伦上空的云很低很厚,在河上翻滚,我们一下车就被这景色吸引。天上云卷云舒,云下,河上的大桥、北岸边的古堡、对岸的现代化新城、长椅上休闲的女子……有动有静,一幅幅风景。
托伦旧城不大,但保存比较完好,是波兰极少数幸免于二战炮火的城市,也是欧洲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行走老城街巷,犹如进入中世纪哥特式红砖建筑的博物馆。
当地有一条法规:所有新建筑都必须建在老城区之外。由此,古城风貌得以保留下来,而且是很完美地保留着。即使哥白尼穿越至而来,眼前的托伦也一如他年少之时。
1997年,托伦旧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哥白尼故居(哥白尼博物馆)在托伦旧城哥白尼街17号,是一幢建于十四世纪的三层哥特式红砖结构建筑。1473年2月19日,天文学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诞生在这栋房子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托伦不靠海,但有维斯瓦河,逐渐成为航运枢纽,波罗的海沿岸出产的琥珀运往华沙和克拉科夫时都要经过托伦。作为众多商贸交通要道的交汇点,托伦维系着北欧和西欧、中欧和东欧的贸易联系,绝对是黄金通道,想不繁荣都难。
哥白尼在托伦所生活的18年,也正是托伦历史上最繁华的时候。在商业氛围中逐渐形成的市民阶层,比那些缺少商贸氛围的封建臣民更崇尚真理,更有务实态度。哥白尼就出生在富商家庭,从小受到人文主义熏陶,对科学的追求和真理的探索,是哥白尼幼年的启蒙。
如今,17号连同隔壁的15号两幢楼房已被辟为哥白尼故居纪念馆,陈列着哥白尼巨著《天体运行论》的各种版本、学术手稿和哥白尼观察天象用过的一些仪器的复制品,故居首层的旧厨房里仍可见昔日哥白尼家中使用的银质餐具。
18岁时,哥白尼离开家乡来到波兰当时的首都克拉科夫,进入波兰最古老的大学——克拉科夫学院(现雅盖隆大学),攻读数学、哲学、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这段科学启蒙,对他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他多次说过:“托伦给予了我生命,克拉科夫塑造了我的思想。”
四年后,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一直生活到1503年(30岁),他在博洛尼亚大学深造、访问了罗马、在帕多瓦学习医学、在费拉拉的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1503 年秋天,哥白尼返回波兰。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他不断完善日心说理论。60岁时,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 宣传日心说,引起巨大轰动。1543年,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出版,此时他已70高龄,随后不久就去世了。
在那个人文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哥白尼以《天体运行论》震撼整个欧洲,加速了文艺复兴的进程。作为中世纪以来第一位近代科学家,哥白尼的建树不止于天文学,他还为日后伽利略、牛顿等人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基础。
托伦属于哥白尼。除了哥白尼故居,哥白尼大学、哥白尼天文馆、哥白尼街,以及哥白尼餐厅与酒吧、兜售哥白尼纪念品的商店,使哥白尼元素随处可见。
在教会力量大到无边无际的时代,哥白尼以极大的勇气和对真理的绝对忠诚推翻了公认的“地心说”,其执着与坚守,为后世树立了真理的丰碑。
中央广场上矗立着一尊8米高的哥白尼青铜雕像。雕像建于160多年前,哥白尼左手举着天体运行仪、右手轻轻抬起,眼神望向天空。雕像基座刻着:“哥白尼,托伦市民,他让地球转动,令太阳和天空静止。”
3,
托伦不算太古老,还不到千年,但保存的老建筑却不少。
托伦城的雏形,是1232年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建立的一个驻扎点,最初只是一座城堡,是条顿骑士团为了同北边的普鲁士人作战而建,多年后才逐渐形成城市。
十四、十五世纪,托伦加入“汉萨同盟”(由德意志北部城市群组成的商业-政治联盟),迎来大发展时期,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托伦旧城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中央广场的市政厅。这栋红砖建筑建于1259 年,落成后便成了托伦政治和商业中心,当年波兰国王、条顿骑士团团长来托伦,都会在这里下榻。老市政厅毁于战火,现在的市政厅建筑是1722年重建,16年后建成,保存至今。市政厅的新哥特式钟楼,是18改建的。现在这里是托伦地区博物馆,展出波兰近现代艺术品、中世纪彩绘等内容。登上40米高的塔楼,可以俯瞰托伦全城。
离中央广场不远的施洗者圣约翰和福音师圣约翰大教堂,是托伦的另一大地标,哥白尼就是在这座教堂里完成了受洗。教堂兴建于1233年,历时两百多年才完工。教堂体量庞大,占据了小城巨大的空间。
托伦旧城的老建筑不都是中世纪的红砖红瓦,后来几个世纪,巴洛克式建筑大量出现,使托伦靓丽起来。城里有一条步行街,两侧建筑多为巴洛克风格,好多窗子都有鲜花点缀,色彩缤纷。
但新旧建筑挨得太近,有时会感觉不协调。市政厅旁的圣灵教堂是托伦基督教(新教)徒的礼拜场所,这座巴洛克风格建筑,与周边哥特式建筑就显得格格不入(下图)。
围绕着中央广场,还有新文艺复兴风格的亚瑟会馆、新哥特式的邮局、如今已是艺术博物馆的星星之屋等,各种餐厅与咖啡馆穿插其中,让广场热闹非常。
4,
托伦最初只是一座城堡要塞,后来的许多年里也经常遭战火波及,保存至今的一段厚厚的城墙和厚重的城门就是见证。
要塞保存最好的一部分都集中在旧城南端、维斯瓦河畔。城门向河而立,顶端有瞭望塔,下端有一大二小三座拱门。
城门附近有一座防御塔楼,是著名的“斜塔”。这是十四世纪所建城墙的一部分,由于根基没打牢,后来渐渐倾斜,成为“斜塔”。这座方型砖塔高15米,目前塔尖倾斜1.4米。
在维斯瓦河畔有座废墟,本来是一座条顿城堡。1454年,当地居民抗议条顿骑士团的高压统治,捣毁了城堡,如今仅存废墟。
1410年,波兰王国军队在格隆瓦尔德大败条顿骑士团。1454年,波兰与条顿骑士团开战,战争打了13年,到1466年,波兰-普鲁士联盟打败条顿骑士团,托伦进入波兰王国版图。
托伦是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很重要,自然引起列强垂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托伦经历了无数次的入侵及保卫战,中央广场上的市政厅就是毁于瑞典军队。1703年5月,查理十二世率领1万瑞典军队包围了托伦。波兰守军只有5000人,在进行了顽强抵抗后,因粮食耗尽,当年9月投降。瑞典军队占领了托伦,市政厅及其珍藏的艺术品也遭战火摧毁。
十八世纪末,波兰第二次被列强瓜分,托伦成了普鲁士的领土。整个十九世纪,托伦都靠近普俄边界,为此,普鲁士在城内修筑了大批要塞与军营,至今还有遗存。一战后,托伦回归波兰,但二战中再次被德国占领。
看着眼前城墙、城门以及城堡废墟,就会想到这里的血与火。人类的发展历史,总是伴随着战争,即便是诞生了哥白尼这样伟大人物的地方也免不了。好在今天的托伦,虽饱经风霜但风采依旧。
托伦人口不足20万,每年接待超过150万的游客,是欧洲人极热衷的旅行地。古老的中世纪红砖建筑、华丽的巴洛克建筑、夕阳下斑驳的城墙、大教堂和市政厅塔楼构成的天际线、维斯瓦河畔的绿荫、街头旁若无人的卖艺者、阳光下看书的姑娘……都是托伦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