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网友跟我聊天,说自己孩子上六年级,放学回家就拿妈妈手机,要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刚开始她相信了。
可有一次看到短信提醒,说自己卡里的钱被刷出去好几百,她吓了一跳,查账单才知道是孩子拿手机玩网游,并用手机里的钱给游戏买装备。
孩子每次玩了游戏都会删除记录,这才让她放松警惕,以为孩子在房间学习,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沉迷网游,眼看要面临小升初考试,这位妈妈很着急。
孩子沉迷网游,是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说重了孩子叛逆,说轻了孩子不往心里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游戏,帮孩子走出网瘾呢?
父母对孩子玩游戏,思维里的两个误区
1、玩游戏的孩子都不是好学生
很多父母心中,都有一个“别人家”孩子情结。
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很听话,学习认真不玩游戏,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不好,都是因为玩游戏的原因。
可事实是这样吗?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成绩好的学生也喜欢玩游戏,并且接触的时间可能更早。
数据显示,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成绩处于上层的孩子,接触游戏的比例为82.6%,而学习普通的孩子,玩游戏的比例为73.3%,比成绩上层的孩子低了9.3个百分点。
我闺蜜家的孩子一直成绩优异,也是我喜欢的“别人家”的孩子,原来一直以为他不会接触游戏,有次我们一起旅游,在路上颠覆了我的印象,他玩游戏的熟练程度比我家孩子还高。
当然,这并不是说玩游戏的孩子都会学习好,但可以看出,玩游戏的孩子并不都是差生。
成绩好不好,不能单纯定义为跟游戏有关,还和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等因素有关,所以父母看到孩子偶尔玩游戏时,不要太过紧张。
2、隔离孩子接触游戏,用补习班来代替
为了让孩子远离游戏,很多父母斗智斗勇,认为把孩子时间都占满,孩子就没有精力去玩游戏了。
于是,有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补习班,把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全部利用起来,却发现孩子依然会偷偷玩游戏,家里玩不了就跟同学一起玩。
我们总以为孩子小,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其实,孩子感知力很强,他们内心很清楚父母的意图,并且会用消极方式来对抗。
围追堵截往往并不能帮孩子远离游戏,还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父母适当的引导,帮孩子树立正确玩游戏的规则,有时效果会更好。
帮孩子脱离网瘾,需要父母言传身教
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需要父母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只有父母先改变,孩子才会跟着改变。
1、父母少一点责骂,用同理心体会孩子感受
当孩子迷恋玩游戏时,他们内心其实也知道自己行为不对,但无法控制自己,所以心里很敏感。
当父母责骂自己时,他们会采用逆反心理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仅不改变,还会背着父母偷偷地玩。
父母可以尝试去了解孩子玩的游戏,或者自己也体验一下,感受玩游戏的乐趣,并在孩子放松心情时,引导孩子去看一些跟游戏相关的书和杂志。
让孩子从玩中可以学习到知识,再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探索别的知识,扩展孩子的思维,他们就会逐渐从游戏里脱离出来,建立学习型思维。
2、父母少一点说教,用亲子活动与孩子共情
有的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父母陪伴的时间过少。
我同学晓云就是这样,她工作忙经常需要加班,孩子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时间多。
当她发现孩子喜欢玩游戏并阻止时,孩子却说:“是你让玩我的呀。”
晓云很纳闷,自己什么时候让她玩游戏了?
孩子说:“我每次题不会做想让你教我时,你都没空理我,让我上网去查,可网络的资料太多了,我不知不觉就打开了游戏网页。”
孩子说的没错,当父母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网络时,又怎能避免孩子不接触游戏呢?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时间,多跟孩子相处,节假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奔跑玩闹间,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3、建立游戏规则,帮孩子学会自我管控能力
跟孩子建立一个游戏规则,写下玩游戏的“约法三章”,告诉孩子,玩游戏可以,但要遵守时间和规则,如果违反,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实践证明,疏通往往比围追堵截的效果要好。
这样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又让孩子有参与感,会更积极地跟父母配合。
在“约法三章”时,我们要注意三点事项。
第一是合理性,父母根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规律,允许孩子每天或每周玩一会游戏,具体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来。
第二是明确性,当规则建立好后,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遵守行为规范的榜样,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说到做到,不能出尔反尔。
第三要持久性,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帮孩子摆脱对游戏的迷恋,也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要做好长期陪伴的心理准备。
在生活中,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的孩子,更容易造成情感的缺失,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心灵寄托,即便不沉迷游戏,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而学会正确看待游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孩子摆脱网游最有力的力量,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