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一点浅见‖共同体现象

       现在有学校班主任与家长连成共同体教育孩子的现象,看似为了孩子好。然而,这种联合弄不好只会产生更多的矛盾,更让孩子无所适从。

目标不一样

       我们常听家长对老师说,要老师如何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也常见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这看似老师与家长在共同在培养孩子。实际上这完全可能是一种相互扯皮。首先,家长对于文化教育是隔靴搔痒式的不得要领。为了完成老师的布置,家长可能产生就只是焦躁的情绪,网上看到的陪娃做作业的抓狂文章都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教师把监督作业的事推给家长有些推卸责任之嫌。同样的家长一味的把孩子心智培养推给老师,也不是明智之举,无形中也给老师增加压力。有些原生家庭的深层的感受老师是无法完全体会的。

       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家长各负其责,互相沟通只是能使双方能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

诉求不一样

       学校教育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其评价势必要有一些特定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具有标签的意义(浅显的指标)。不能反映孩子深层的东西。这些指标都是大规模比较产生的,没有关于孩子个体的特征表示。且这些指标都是为了鉴别而设置。所有虽然能够大致的反映孩子的情况,但由于目的只是标签孩子在群体中的地位,并非孩子的人格的表述。

       其次学校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游戏,目的是阶段性的输赢。因此,学校的品评只代表孩提时代的,也只占人生的一小部分。而人类真正的心智成熟至少要到25岁之后。

        中国家庭客观上几乎都是一个共同体,即家长跟孩子是一辈子的陪伴,是长期的游戏,一时性的输赢没有多大的意义。

        诉求的不一样,面对对象评价也就有一定差别。


    因此,这种共同体,只是在信息上的沟通,使得双方能更全面了解对象,而教育还是要各负起责,不能把本是自我的责任推给另一方。这也体现着对人的尊重……


【对教育的一点浅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光外一(6)班向日葵乐园举办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5月11号星期五下午两点,光外一(6)班下学期的家长会准时准点...
    365天的美好阅读 5,750评论 1 3
  • 注:今天看到群内有我们的教研员发文介绍“思维发展型课堂”,有些老师不了解,群内发问,我忽然想起一篇本人拙作,也许可...
    酒泉潘建军阅读 4,821评论 0 5
  • 文/ 珂倩_520 连续更文第88篇,加油!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是双十一之后的第一个...
    悠漾阅读 2,732评论 0 0
  • 域名解析服务 一般域名使用注册商提供的域名解析服务虽然方便,但功能大多有限,特别是目前国内还会针对某些DNS服务器...
    陈旭华阅读 5,513评论 0 2
  • 当要学习某个知识时,往往需要鼓足勇气,下定决心,想着黄金屋,想着颜如玉,忍受着卧薪尝胆,忍受着枯燥,读很多书,看很...
    眼睛去旅行阅读 9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