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不对。
李四高二分班之后,选择了文科,结果班里全是女生,剩下几个男生也都是混日子的,李四感觉和他们格格不入,也没人愿意和他玩。
爸爸说,不对,是你不合群,为什么说人家说混日子的?凭什么就孤立你一个人?肯定是你有问题!
李四一听,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门给锁上了,再也不和父亲沟通。
又过两个月,李四就受不了班级的氛围,回家也没法和父亲沟通,情绪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闹着要休学,不愿意去上课。
如果爸爸能好好跟李四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没人愿意和你玩?”
能耐心听一听李四的遭遇,始终有人愿意和李四,也不至于一个人把什么话都憋在心里,闹出情绪问题,导致休学。
然后还有,不行。
这样的家长其实本身自己的内心很焦虑,所以对孩子的控制欲就很强,孩子干什么,只要不和家长的心意,就总是对孩子说不行。
比如,淑芬晚上写完了作业,想玩手机。
家长就说,不行,你写完了作业,可以预习嘛!你把明天上课的内容再看看。
结果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自己完成了作业,也得不到休息,还被增加额外的工作,孩子就会养成拖延的性格,做什么都慢吞吞的。
或者,淑芬放学回家了,想看电视、玩会儿手机,结果父母张口就不行。
淑芬和父母吵了一架,第二天淑芬就是不起床,说身体不舒服。
父母还是张口就说,不行,不能请假,要克服困难。
淑芬也来了脾气,就是不起床,不上学。
父母看着淑芬的样子,就打算来硬的,也不和班主任请假。班主任来电话询问,妈妈故意在淑芬的门口说,淑芬死活不愿意去上学,打算让淑芬难堪。
没想到,淑芬也做得很绝,干脆就不去上学了,父亲晚上回家之后,想用棍子打淑芬,这一次也不管用了,淑芬直接拿起杯子砸,还扬言不活了,要跳楼。
这下把父亲吓得不敢动手了,第二天妈妈带淑芬去医院检查,重度抑郁症,让父母不要再刺激淑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