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嵇康,阮籍这样放荡不羁,傲然独立的名士,我更想谈谈吝啬鬼---王戎。王戎,世人说他是吝啬鬼,却又身在竹林七贤这一名士组合。在俗和不俗之间徘徊不定的王戎,古人给他扣上了“俗”的帽子。王戎是个矛盾体,我就谈谈他的俗与不俗。
王戎的俗,是吝啬。在世说新语里的的俭啬一章中王戎就占了三条。可见王戎的吝啬程度。据说,王戎的侄子结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后来又把那件单衣要回来了。自己的女儿结婚,钱不够借了点钱,女儿回娘家,自己不给好脸色,直到还了钱才眉眼展开。王戎职位居三公,这一件单衣和女儿借的钱对于王戎的众多财产来说,根本不值一提,王戎却如此吝啬,让人不解。
王戎的俗,世人皆知,王戎的不俗世人却又看不到。那不俗在哪里,我认为不俗体现在他的思,行和情上。
思,是思维,思维上的不俗,在一篇关于王戎小时候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也就是大家耳熟能《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小小年纪就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足够凸显他的思维不俗。
行,是行事上、品行,品行上的不俗,曾经王戎的父亲帮助过许多人。父亲死后,很多人筹钱报答王戎的父亲,把钱给王戎,但王戎坚决不收。王戎不收钱的这个行为,也充分的展现了他身为竹林七贤名士的一个大度,也与前面的吝啬形成了矛盾。
情,是情感,情感上的不俗。在世说新语的《德行》中,王戎的幼子夭折,王戎“悲不自胜”,山简却觉得没有必要这么伤心,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王戎的“情” 深重的,更是不俗的。
我曾在孙登评价嵇康的话语中看到:“君才则高,报身之道不足。我认为王戎和嵇康刚好是相反的,”若是把这句话用到王戎身上,句子就得变成“报身之道足矣”。从上面的俗与不俗的对比,不难看出来真假。俗是假的,不俗是真的。
这里就又有一个问题出现:王戎既然不是俗人那为什么要装俗呢?前面说过我认为嵇康和王戎是相反的,那又为什么相反。嵇康“保身之道不足” ,嵇康他处处展露锋芒 ,让自己处于危险之地 。王戎在这个时期如果要保身,必须学会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装俗就是王戎把锋芒藏起来的方法。
王戎不俗,深情,吝啬。我却认为,吝啬真是把王戎这个人变得更加真实,立体。而不是世人对他的负面态度 。
我们笑王戎太俗气,王戎笑我们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