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诗一首,古稀老人成皇帝专属,一大臣不服,结果惨被绞死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寿命普遍不长,能活到七十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既是不易,能自称古稀老人颇有一份自得的心情。可是到了乾隆皇帝这,这种自得转变成了某种皇权专属。乾隆皇帝在七十岁时,作诗自称古稀老人,并刻了一枚“古稀老人”的印章。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但是当“古稀老人”的称呼在特定时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大理寺卿尹嘉铨素有儒名,内心是有些清高和狂傲的。尹嘉铨是举人出身,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他不仅藏书多,写书也多。既是写书,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一不小心犯了忌讳,就不好解释了。前面已经说过,乾隆已经自称“古稀老人”,可是尹嘉铨在《名臣言行录》也自称“古稀老人”。古稀本是普遍说法,但是在文字狱案里却有了悖逆的成分。

乾隆皇帝一看有人和自己争着称老人,龙颜大怒,差一点将他凌迟处死。这似乎有点严重了,但在尹嘉铨的文字案里,似乎一切又都合理了。

尹嘉铨的文字案始于两份奏折。当时,乾隆皇帝西巡五台山,驻跸保定。作为九卿之一,又是老臣,尹嘉铨以为自己是有机会入觐接驾盛典的。不料,直隶地方官员并没有通知他去,尹嘉铨落寞不安,便想到了一个昏招,以此来引起乾隆的注意。尹嘉铨上了两份奏折,一份是为父请谥,另一份是让父亲与开国名臣一起从祀文庙。尹嘉铨的父亲尹会一,是雍正时期的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扬州知府、河南巡抚、江苏学政等职,论资历尹会一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与开国功臣相提并论的。

尹嘉铨聪明过人,自知这样的请求是不大可能得到批准的,但这样做至少可以为自己博得孝子的好名,以此出出风头。

可是,事与愿违。乾隆皇帝看了奏折后,认为尹嘉铨太过谬妄了,甚至大怒道:“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在乾隆看来,你尹嘉铨自视过高,竟敢狂吠,既然狂吠,必不是一两声,以前或许有更多。乾隆大怒之余,一面拿办尹嘉铨,一面命人查抄他的家府。

当然,对于声誉良好的文人而言,查抄多半不为家产,而是为了发现更多的悖逆事实。尹嘉铨一案由大学士英廉负责。查抄过程中,英廉在尹嘉铨家发现大量的藏书和字画。英廉命令通晓文义、查办禁书经验丰富的翰林们,详加察勘,竟然从中找出了不少“狂妄“字迹和悖逆语句。如,尹嘉铨称父母死为“薨”、称父亲尹会一为“孔门四子”之一,等等。当然,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也包括在内。

这些事实在乾隆文字狱期间是极为严重的。尹嘉铨查办的结果是,尹嘉铨犯了大逆不道、谋反等罪,被判凌迟处死,连坐家属。后来,又改判绞刑,家属免于连坐。

不过也有说法,尹嘉铨最终没被绞死。乾隆有感于尹嘉铨的孝行,细细数落,怒不可遏。大骂之余,尹嘉铨又拍了一个超级大的马屁,乾隆哈哈大笑,极为受用,便赦免了他的罪行,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清入关以来,为了达到在思想上驯服臣民的目的,履兴文字狱。到了乾隆朝,文字狱数量更是达到了顶峰。在乾隆的明示和暗示...
    叶紫檀阅读 7,028评论 8 22
  • 1 清朝的皇帝大多喜欢旅游,尤其是以风流才子自诩的乾隆。 1781年春天,乾隆带团去五台山巡游,回京时路过保定,就...
    风流人物志阅读 2,615评论 1 2
  • 01 最近小丽有些烦恼。 为啥烦恼呢? 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为什么别人去相亲遇到的都是优质对象,而到了...
    易小六阅读 6,433评论 4 10
  • 明天就是蓓蕾老师升级后的第一次课了,因为我自己有很多事没参加,真的很可惜,其实同修中我是最需要学习的人。上...
    Rubywry阅读 1,531评论 6 2
  • 如果生活和你想象中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返老还童) 还好我早就发现了这个道理,以至于我到现在还好能好好的活着。
    silviaoki阅读 1,207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