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现风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哈尔滨交流回来之后,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先解决创创的问题,我首先给孩子创创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孩子说:“创创,我回来了。”
创创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您终于回来了。”电话里传出来的声音都裹挟着喜悦的余音,听得出孩子创创很高兴。
“哥哥也回来了,明天来家里吃饭。”我诚恳地邀请着创创说。
“好呀,好呀!”孩子创创连续回答着。
这个时候的我在心里寻思着,虽然我不太清楚创创喜欢吃什么口味和类型的饭菜,但至少要让今天的这一顿饭满足南方人的胃口,我一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想做出南方人喜欢的口味,不是有一定的难度,是有相当的难度。我和儿子的一致意见就是,今天的菜就不在家里做了,外面饭店里的菜比较适合,饭菜适合的口味难题就解决了;还有饭菜的类型,吃什么才是小孩子喜欢的呢?儿子给我的建议是小孩子大多都比较喜欢吃烤鱼,饭菜的类型因此也就解决了。
“好的,咱就马上电话定烤鱼。”我迫不及待地和儿子说。
儿子取笑我说:“妈,这是你‘干儿子’吗?我看,比我这个亲亲的儿子都用心。”
“一边待着去。”我和儿子打闹着嬉说着。
这时我的耳边忽然又回想起创创奶奶给我说的话:“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妈妈从身边离开了,从此以后创创就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的身影。”
选择在外面吃饭,可以满足孩子创创的味蕾,选择在家里吃饭,可以给创创带来家庭的温馨感,弥补心灵上的遗憾,陷入两难境地。儿子给我的决策就是,既要满足味蕾又要满足给创创一个温馨的环境、温暖的家的感觉,那就只有在家里做米饭,把烤鱼带回家里吃,这样就解决了创造温馨环境的问题。思来想去还是感觉儿子的建议两全其美。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因为本地晚餐是主餐),我准备到楼下去接创创,因为创创第一次到家里来,顺便再办点事情,办完事情后我给孩子创创打了一个电话,创创以我诧异的速度来到了我的身边。
我吃惊地问:“孩子,你在哪里呀?来得好快速。”
“我就在金码头。”孩子创创回答说。
“是在金码头做什么?还是和谁在玩?”我继续问道。
金码头就在我家小区对面,跨过马路就是,而且铜仁的城市建筑结构之间的距离比较紧凑,虽然是一条马路之隔,但也仅需几步路就跨过去了。我也就是表面上看上去无心,内心里却想一探究竟地和孩子创创聊着天。
“没有和谁,就我一个人在那里转悠。”孩子创创回答着我。
我突然明白了,孩子创创是在我家附近,随时等候我的电话召唤。
“赶快回家,哥哥都在家里等你了。”我带着满满的关爱说。
吃饭的过程之中,我和爱人不间断地为孩子创创添夹着菜,但也发现,我们精心准备的饭菜,还是很符合孩子创创的口味,但孩子创创吃得特别拘谨,想来也是,孩子估计是第一次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邀请到家里来吃饭,人生的第一次经历,有点紧张得不知所措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后来在我征求创创意见的情况下,问创创是否在我家里住上几天,孩子说:“不用了,谢谢老师。”可能“久经沙场”的孩子创创怎么也没有预想到,自己在班主任家里吃饭会如此的拘谨吧!
那一次,孩子创创从六月份坚持到九月的下旬,一直是循规蹈矩的,这对于曾经三天两头被学校德育领导训导,一两个月家长见不到面的孩子创创来说,已经是超长时间的约束自己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种善良的东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烧。一个“干儿子”的称呼,一次来班主任家吃饭的体验,一条烤鱼……,也许这就是“火星”,点燃了孩子创创身上的价值感吧!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一次次学校用品的提供,一次次早餐的相送……,也许这就是“唤醒”,唤醒孩子创创的人格与沉睡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