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风雨谈,高品质学习)
【2021年北京市考区级】结合给定资料,以“文明的养成,重在____”为题,题中画线部分自拟,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正确,分析深入、合理,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丨思路提纲丨成公原创
中心论点:文明的养成,重在德法共治。
分论点一:文明的养成,需法治兜底。
分论点二:文明的养成,需德治润心。
分论点三:文明的养成,需德法共治。
丨原创范文丨成公原创
文明的养成,重在德法共治
成公申论 高宏
文明,是客观世界中历史长河沉淀下,人类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语言、文字、法律、家族观念和国家,社会行为以及自然行为的集合;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发明创造的总和。文明兴则国运兴,文明衰则国运衰。那么,国家如何涵养文明呢,国民又如何养成文明呢?在我看来,文明的养成,重在德法共治。
文明的养成,需法治兜底。西方有句法律谚语:“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什么意思?意思是,要想保证最低水平的文明,要想为文明兜底划线,法治是必须的。对不文明行为说“不”,不能仅寄希望于“君子慎独”,还有赖于制度化约束,明确划出法律红线。例如针对北京市3月份以来公园中出现的游客野泳滋事、破坏公物等不文明现象,公安已将涉事人列入“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在北京市旅游行业信用信息网等网站公示,并限制进入市属11家公园。法律的本质,是文明社会约定俗成的共同规范;而规范的本质,是文明人之间的君子协定。归根到底,用法治为文明兜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文明的养成,需德治润心。“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大哲学家康德把道德看得这样重大,中国古人又何尝不是?《左传》里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同样把道德拔到了至高的地位。这些思想,都是人类文明当之无愧的代表,它们所传达的,也是文明养成的必经之道。北京市昌平区以德治为先,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示范街巷”等评选活动,增强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使道德的力量转化为文明的力量,为该北京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遵循的正是这一道理。德治,就是要让国民心中有德;而心中有德的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养成文明。
文明的养成,需德法共治。“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文明的养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法律兜底,让国家始终不偏离正规,让国民始终不逾越规矩;道德润心,让国家和谐,让国民友善。怎么做呢?这就需要,一方面,健全文明约束,融入相关法律规范,让国民言行有所依循;一方面,加大文明宣传,树立榜样,引导整个社会向善,让文明举止蔚然成风。总之,在文明这趟列车上,没有谁是送行人,大家都是同行者。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古有德礼共治,成就礼仪之邦;今有德法共治,塑造大国风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双管齐下,定能让文明成为时代风尚,让中国成为文明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