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一段感情里被骗了几万块钱。说是骗可能不太合适。因为是她主动给他买的手机,也是她主动给他添置的电脑,更是她,在他声称母亲下葬的时候,主动把几个月的工资全部划了过去。
和所有的鸡汤不同,不是所有一厢情愿的主动,都能换来两情相悦的结果。直到人去楼空,杳无音讯,她才醒悟过来,悔不当初。
事实上。他们在豆瓣认识,在线下相见,他说他在德国上的大学,半工半读没花家里一分钱。女生觉得这男孩特别努力,自己又刚刚分手,他表白了,于是就在一起了——即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廉价的骗局。
我说,这不明摆着吗。难道在豆瓣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自己供自己上德国的大学,甚至还没钱给母亲下葬的吗。
她争辩,他说话特别会拿捏尺寸,三言两语就能哄好女生,每次出去都到楼下接送,蛋糕巧克力换着花样寄到门口。
我大概能理解她的问题。热恋中的人无法分辨是非,他们只讲究感动,讲究无所畏惧,讲究你爱我就要从这里跳下去。爱得越是淡薄,就越是需要轰烈的证明;爱得越是不可理喻,就越是觉得合情合理——真爱就是丑男配美女,是留学海龟爱上平庸的你,是自己倾尽所有直至一贫如洗——然后在虚幻中假装自己尝到了爱情的某种真实。
归根到底,就像乡村农贸市场的一场大型蒙骗,音响管够,灯光乱照,气球飞扬,突然你听到一把声音“这位幸运的朋友请你上来一下…”,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让人无法抗拒。
那怎么办呢。
要从这种虚幻的想象中跳脱出来,就试着虚构更荒谬的场景。
给你唱情歌就一定是爱你吗?
这样说好了,所有的情歌都可以放在分尸的情景下播放。分尸越惨烈,情歌越缠绵。送你“千斤重情书”,“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实在是“情非得已”,索性埋在“富士山下”吧。爱你就要在你的坟头蹦迪。
跟你一起看喜剧就是快乐吗?
这样说好了,即便是喜剧,也可以在纳粹营里放映。囚犯越麻木,笑声就越痛苦。在囚笼里放《阿甘正传》,效果好比在糖尿病病人面前展览甜品。最好的报复莫过于若无其事,最远的距离莫过于触不可及。
同样的道理,甜言蜜语就是爱你吗?关心备至就是真爱吗?他再精细聪明,再温柔善良,又与“他爱不爱你”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人应该在陷入某种无法变更的定式之前,保持对周遭的批判和怀疑。在动筷之前,可以花五秒钟时间,来考虑“要不要拍一张发朋友圈”这件事情,以免在吃到一半的时候后悔莫及。跳伞之前,可以用五分钟来检查自己是否带上了备用伞盖,以免在主伞打不开的时候,依然能得到备胎的安慰。同样的道理,即便是在热恋当中,也应该空出十分钟的清醒,让自己暂且的无欲无求,用审判自己最不喜欢的明星的眼光,冷静的考量他究竟长什么样,性格如何,行动中是不是存在某种明显的,但你故意忽略的猫腻。
另外,在所有复杂的情景下,都应该问最简单的问题。既然从他嘴里得到的答案最真实,那只要问他一句,“我爱你吗”,就可以从他罗列“你如何爱他”的事件里,得知在他的角度而言,你对他做的哪些事情是足以刻骨铭心的存在。
在得到他的答案以后,你再问问自己,“他爱我吗”,把你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事件罗列下来,两相比较,你大概就可以知道他又为你做了些什么,彼此的关系是否对等。进而得知“他是否爱我”的答案。
但是,比“不知道某个男生是否爱你”更可怕的是,即便是在如漆似胶的热恋中,你也无法分辨对方是否爱你;比在热恋中无法分辨对方是否爱你更可怕的是,你连自己是否爱他,都不太清楚。
其实大部分成年人都有分辨对方是否爱自己的能力。只是,你是那么的爱他,以至于甚至失去了分辨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