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千万种,教学方法也千变万化,教学好的教师也非常多,有的有方法,有的勤奋刻苦,但能教出来最好成绩的教师往往只有一个或者没有。
一般来讲,一所学校除重点班实验班之外,其余班的学生生源都差不多,最后期末考试的成绩相差不大,围绕一个值上下波动,而我们所说的教出最好成绩,是指平均分比这个值要高出10分以上,教出这个成绩的就是最值教师。
大家可以想象,成为一个最值教师该有多难,价值该有多大。
教学的本质与写作一样,都是向别人清晰明确的传达自己的想法。
表达想法就不容易,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课本上有什么就说什么,遇到什么题就讲什么题,不会给学生总结提升。
而能够做到清晰明确更是难上加难,即便教师自己觉得清晰明确,那从学生的角度呢?即便是学生觉得听得清晰明确,真正应用的时候呢?
为了让学生真正应用的时候清晰明确,说一点我的浅显认识,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步:
首先,是课堂上对于概念要清晰明确,知识就是由一个个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构成的。教师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课堂的主攻方向就应该是概念。
我原以为讲练结合是最重要的,忽略了概念的由来构成,造成的结果是很多同学理解概念有偏颇,总是出错,这就是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当然,概念的理解也要借助做题,更要借助一些简化模型。
再者是为学生铺设台阶,把疑难问题分解,让学生掂掂脚就能够的到,一旦遇到难题,学生自然而然会根据条件往这个方向上想,一点点,这个问题就抽丝剥茧的解决了。
另外一个为学生铺设台阶的方法就是使用类比,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为何这么妙,就是大量使用了类比。类比会把让学生与已有认知产生关联,就是一个很好的台阶。
第三就是重视错题。这是对第一条的一个弥补,出现常错的题,这就说明对概念的认知有偏差,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要想改过来,那就是要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如果不进行刻意针对练习,是不可能构建新的连接的,所以错题非常关键。
最后是思维方法,在概念中,讲题中,都要渗透思维方法,除了渗透,还要明确的点出来,让学生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最终的考试,还是考能力。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思维方式。
这是我的一些浅显认识,在这个学期,我就要尝试一下,看能不能向最值教师靠近,实验见真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