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肉肉,
......”
每每听到孩子们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浓浓的年味儿便扑面而来。
记得家乡的真正年味儿总是伴随着飘散在村子上空的肉香味儿渗入我们的记忆深处。
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鸡肉香,不叫香,猪肉才是肉中王。”所以,过年杀年猪,是村里所有人心中的盛事。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在立春前夕杀年猪,据说是肉好吃还能存放的久。
小时候要吃年肉,是生产队按工分给分的。每到年末,队长便组织人手杀队里饲养的几头猪,给各家各户分生肉,分熟灌肠。
这一天,是全村老少最开心的日子。全村人聚在一起,男人们杀、烫、拔毛、开肠破肚、翻肠倒肚;女人们烧水,洗肠子,灌灌肠、蒸灌肠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倚着墙根圪蹴着晒太阳、抽旱烟、高声大气地说笑;男孩们抢到猪尿泡,用竹筒吹起来便满场院当足球踢着疯跑,全然不管打在他的头上,还是油泥水蹭到你的新衣服上,欢叫声响彻整个村庄;女孩子们怀里抱着从家里带来等着分肉、分灌肠的盆儿、盘儿、碗儿,踢毽子、打沙包,单等着能亲自端回分到自己家的肉和灌肠,一家人一起回家去分享。
那时家家都得养猪,但养肥了是要缴到公社的收购站当任务去上缴的。所以,那时等着分吃队里的那一份年肉,确确实实是一年等一回!家里劳动力多,挣工分多的人家还可以多分点,而劳力少、身体不好、挣的工分少的人家能分到手的就少的可怜,看着孩子们捧着那一点珍贵的年肉,欢天喜地的笑脸,大人们却难掩来自心底的心酸。
分产到户后,政策好了,经济活了,粮食丰收了,再也不用缴任务猪了,但村民们养猪的习俗却一直保留着。到了年底,家家户户的圈里都有一两头大肥猪哼哼唧唧。于是杀猪过年,犒劳自己一家老少一年的辛劳,是全家人最开心的事。好吃肉、能吃完的人家就变着花样做了吃,会储存的,一家人常年有肉吃。不吃肉的或吃不完的,拿到集市去卖,会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往往是一家杀猪,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杀了猪的人家连夜忙着煮肉、备菜、灌灌肠。到了第二天早上,做好一桌丰盛的饭菜,买几瓶好酒,请来所有的左邻右舍各家的主事人一起推杯换盏,联络感情,感谢一年来对自家人方方面面的照顾,俗称“尝血”。不能来的妇女娃娃们,主人就派自己的一个孩子,每家送一碗切成片的灌肠,上面盖四个大肥肉片和些许葱花,让她们也尝尝鲜。亲戚家呢,就由家人分头前往去送,俗称“送年货”,也有捎话带信让亲戚们上门来取的。关系亲近的送十几、二十几斤肉的都有,关系远一点的也至少送二、三斤肉,当然少不了每家加送几节灌肠。
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裕、年货用品的应有尽有、无季节与地域限制的各色果蔬、肉类琳琅满目,让人买之不尽,吃之不及。使人们的年肉味儿情结似乎愈来愈淡了。什么时候想吃肉,超市里面买一块回家做好就能吃。加之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外出务工的人多了,多数人大都是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家里多剩下老人、孩子留守。老人们没有精力、心力去喂年猪,还有人悟出门道说:“喂猪就是关门粜粮,没有什么利惠!”。于是喂年猪的人渐渐地越来越少了,有时跑完一个村子也见不到一、两家圈里有猪的,更不要说杀年猪了。
但过年吃年肉,仍是人们割舍不掉的传统情缘,家乡人无论走多远、无论在哪里,还是期望年前能买到村人用纯粮养的猪肉,一图肉质好,二图环保污染少,更重要的,我想还有那份说不出的、对家乡浓浓的年肉味儿的回忆与眷恋!
我也有同样的期望!但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