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老师和“三十六遍”女孩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

    昨天一位好姐妹麻烦我帮她改一改教育小故事,说故事要有教育智慧,教育理念,能具有启迪作用。于是我写下,“借”一点星光给那些黯淡的孩子们,并相信他们会还你一束璀璨的星空。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第一个学生——“三十六遍”女孩。

    溯洄时光,第一次见到她时,如同瓷娃娃般姣好的面容很快引起我的好感。虽然早已从上一个老师嘴里听到她的“斑斑劣迹”,但她怯生生的模样的确引人怜惜。我还心想,一个小丫头,能掀起多大风浪?便满怀信心,相信我一定能像宝塔一样,镇住这“妖怪”。

  可是我错了,现实狠狠扇了我一耳光。

    第一堂课的风平浪静,我每一次的回眸都与她眼神对视,在她那黑漆漆的眼里,我以为我看到的是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可实际上却是她那小脑袋瓜漫无目的的放空。我抽她起来回答问题,可是换来的却是她无尽的迷茫和一句“我不会”。我想着本来想着年幼的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不会那么快,需要时间去消化,又或许是我某一个点没有讲的太仔细……这让本就经验不足的我有一些手忙脚乱。

    风平浪静之后,迎来的是狂风骤雨,在我的心海上拍起了一朵朵浪花。

    一天的课堂下来,该辅导他做作业了。一年级的知识,无非也就是生字词和简单的计算,我想我能轻松应付。可是在她做作业的时候,他对任何东西都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除了她手中的那份作业。她一会儿被手中的铅笔所吸引,写着写着觉得粗了,不好写,开始削笔;一会儿又被窗外的鸟雀所吸引,想要和它们共唱一曲;一会儿觉得写累了,要喝口水缓解一下自己的疲惫;一会儿又觉得旁边的小男生聒噪,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就这样,在她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的时候,作业上仍旧是一片空白,当我坐在他旁边耐心地看着他写的时候,这个拼音不会读,那个字也不会写。甚至于“造字”,把不属于汉字的笔顺笔画和偏旁部首都塞在这个汉字上。语文如此,数学也平分秋色。她上一题写15+8=33,纠正过来之后,下一题16+9又得到35,问她为什么得到这个数,她回答到“老师说要进位的呀”。把我弄的是哑口无言,只能安慰自己,还好还好她记得住老师说的话。

    而她“三十六遍”女孩的来历,是我在教学生涯里最灰暗的两节课。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拼音是一切的基础。想着他对于字词那么陌生,于是想着好好强化一下他的这一些基础知识,毕竟万丈高楼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地基。第一节课就讲了很简单的声母和单韵母。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就是想让知识在她的脑海里留下一些印象。

  “来,跟着张老师念 b、p、m、f。”

  “b、p、m、f 我记住啦。”

  五分钟以后,我再一次问她:“刚刚讲的是什么呢?”

  “我不记得了。”她答到。

  “好,那我们再讲一遍……”

  就这样,我这一个小小的知识点,足足讲了三十六次之多,这样的对话也重复了三十六次。就像一场拉锯战,我进她退,最后的结果是,我暂时获得了“胜利”。

    那是第一次,我有了一种挫败感。一种从内向上的无力充斥全身。我甚至于在课堂的最后濒临崩溃,拍着桌子朝她怒吼。她泪眼汪汪的看着我,在发过脾气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失态。但我内心仍觉得愧疚,都没有尽到一个老师的职责。我无论是温柔的言语,还是那一些愤怒的言语,似乎都打动不了他那一颗心,她的心里肯定装满了天马行空;装满了公主的梦;装满了父母的溺爱,或许那颗小小的心脏早就被填满,没有位置再装下学习了。

    到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三十六遍”女孩。她也成了我一个遗憾。或许作为老师,想要尽力去教好一个学生,是我的执念。面对无力,我第一次选择的是逃避。甚至于我再教拼音时,我内心都极度忐忑,怕出现下一个“三十六遍”。

  于是在此之后,我变得小心翼翼。我试着让他们去喜欢上所学的科目,让他们觉得这个科目挺有意思的。给我的孩子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为之付出努力。当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成长,我感受到了心中那小小的虚荣心被满足,也更深切明白了那句“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当他们本来就快被熄灭的心火,不应当去浇灭,去打击。而更多的是鼓励,试着去点燃他们中的火焰。我们本来就是传薪者,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光亮借于他们,或许换来的会是一片万丈光芒。

  “三十六遍”女孩和小张老师的故事被我珍藏,这样的遗憾却能促使我,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