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中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少时只知月饼的香甜,

长大后才懂人生地苦短。

月饼的花样变得越来越多,

身边的亲人却越来越少了。

割舍不下的是乡愁,

牵绊心头的是那些年的中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傍晚的乡村里,空气中弥漫着草香的气息,晚霞的余晖映射在孩童的脸上,隐逸在天边,放佛在窥视着这一片秋实的大地。

远处一排排捆扎好的庄稼秸秆矗立在村头的嗮场里,像一座座高低耸立的山头。

编织好的玉米棒像一件件艺术品排列在房檐,院坝的树杈上,一层又一层被垒的结结实实。

火红的辣椒被串成了很长的串,悬挂在了门口,窗棂上。

夕阳西下,入秋的傍晚,略带着一丝丝的凉意,但却还是能看见几个顽皮的孩童赤着脚丫在嗮场地里疯跑着打闹。

耳边传来咯咯的打闹声,嬉戏声。

村口的老黄牛也不忍夏末的闷热,发出哞哞的叫唤声。

是的,这就是我年少时的生活岁月。

蓬松的头发在风中打着卷儿,上半身一条背心,下半身永远是穿着一条齐膝短裤。赤着的双脚在黄昏中疯跑着,追逐着风。

偶然间几只蜻蜓在花椒枝头上立住了脚,悲鸣的秋虫在田边地埂里低声吟唱着。

这一天正是中秋月圆,一个七岁的瘦小黝黑少年在通往村口的小路上焦急的等待着,掂着的脚不停的朝着一个方向张望。

母亲去了外婆家,平时应该也回来了,但是今天已经很晚了,还是没看到她的身影。

往常每逢母亲去外婆家,回来的时候都是经过这条小路,小路很长,弯弯扭扭地尽头通往着一个坡道,再往前就看不清了。

天已经很晚了,但周边的田埂上依稀还能看见在忙碌的人们。或跳着扁旦的,或推着独轮车的。

有小孩在前面用绳子牵着车,他的大人们在后面吃力的推着,偶尔能够听见几声责骂声。

也许是这孩子牵着绳子在上坡的时候不出力,被大人们责骂了,这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却是很少见了。

路上来往的行人们,怀着异样的眼光打量着路边这个瘦黑的孩子,有打招呼的,有关心问候的,也有恐吓的:

“嘿,小孩,快回家,天黑了,小心野狸猫把你背走”。

说着便匆忙的离去了,只能听见阵阵的笑声在身后周边回绕。七岁的幼小心灵是经不起恐吓的。

那时候常听老人们提起野狸猫这个陌生而又恐怖的动物。没见过,想象着它或许就是一只能双腿走路的大花猫,长着家猫一样的面孔,能够双腿走路,专门背不听话的小孩,还会说人话。

长大了,才知道这只是大人们骗不听话的小孩的把戏。

远处一个微弱的黑点,在小路的坡道处慢慢移动着,像极了母亲的身影。

肩上扛着一根树枝,挂着沉甸甸的包裹,走起路来很轻快。

也或许是知道她的孩子一定在焦急等待着她,越发加快了脚步。一边走一边向这边眺望着。

是的,能够确定那就是母亲了,因为每次回来她都是那样的装束。今天应是回来的晚了些,但还是等来了那一丝的欣喜。

光着脚撒开欢的朝着那个方向疯狂的奔跑着,兴高采烈的大声喊着:

“妈,你怎么才来呢,我都等了很久了,都是带的什么好吃的呀”。

“呵,永远忘不了吃,”想来这句话是每次都说的。

那时候家里没什么好吃的,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会给带满满的一包裹。所以那时候最喜欢跟着父母各种走亲戚,主要是混个肚儿圆。

一身疲惫的母亲伸出手抚摸了一下我乱糟糟的头发,用温和且责备的语气说:

“我在很远就看到了你在这等我,就着急的赶来了,咱们回家吧”。

看着母亲手里沉甸甸的包裹,我一把就抢了过来。包裹很重,勉强能够拎的起,里面隐约的能够闻到阵阵香味。月饼的香味,那是我最爱吃的。

圆鼓鼓的应该是石榴,兴许里面还藏匿者许多有趣的东西。兴奋的顾不上询问,便拖着包裹飞一般的跑回家了。


秋风起,粮满仓,打谷场上丰收忙。

夜微凉,虫鸣响,谁家孩童在喊娘。

那一日,月似圆盘,映挂中秋。


姐姐们还没放学,那时候大姐已经是上初中了,二姐也上了五年级,我们是很少在一个学校里碰到的。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二姐就已经去镇上读了初中。大姐初三毕业辍了学,在舅舅家工作了几年后,后来就跟着朋友一起去了周边镇上工作了。

非常不解的是二姐初二就辍了学,那时候不懂,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再后来断断续续的听说了一些情况,辍学后也去舅舅家帮着做了家具,再后来和村里的伙伴去了县城学了裁缝,也算是有了一门手艺,直到现在还在一直从事着这个行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人说八零后的童年是最完整和快乐的。那时候虽然没有汉堡包,肯德基,却可以自己去寻找食物。

夏天的夜晚拿着手电筒去树林里抓知了。每逢大雨过后去水库的上游河沟里用裤筒去抓鱼,捉泥鳅,芦苇荡里捡鸭蛋,山上摘酸枣,桑葚子。

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撸榆钱,等到吃肚圆了才肯下来。

每到这个时候胳膊上,肚皮上,大腿上也总是会被锋利的树皮留下一道道红红的伤痕,虽然很痛,但是依然快乐着。

但是有时候也会处处充斥着惊险。记得是那年大雨过后的一个夜晚,和姐姐一起相约着去家前面的藕塘里去照青蛙,那时候抓青蛙有两种方法,白天用鱼钩站在很远的地方钓,或者夜晚拿着手电筒在河边去照它的眼睛,由于强光的照射,它是不会跑的。

当然也有意外,就是那次意外,我就差点掉进河里。那也是第一次去抓青蛙,当强光照射着青蛙眼睛的时候,好奇心驱使着我就直接扑了过去,却扑了个空,直接滑进了水里,还好被姐姐一把拉住。想来,那是多么惊险的一次跳跃啊,现在虽然印象有点模糊,但还是心有余悸。


常思手足情深处,

尽在少年郎,

不知几处是惊慌 。

小荷昨夜蛙声起,

满月挂凌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许多年以后,置身在繁华的都市。每到中秋节总会发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

虽然头顶上依然还是那一轮皎洁的圆盘,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精致的食物,但却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感觉,那熟悉的味道了。

院墙内鲜红的石榴被秋霜打裂开了小嘴,滚圆的大脑袋沉甸甸的挂在枝头,枣树上挂满了星星点点的斑点红。

一阵风吹过,落下来几颗熟透的枣子打在地上发出砰砰的响声,都增添了些许中秋的模样。

也曾想过逃离城市的钢筋水泥,灯红璀璨,返回梦中那个炊烟袅袅的小乡村。

幻想着依然在那条回家的小路上焦急的等待着母亲的身影,赤着双脚在打谷场上的狂奔,戏耍。

低声呢喃念叨着远在家乡的亲情和那弯弯折折的乡道。

长大后你是否还在惦念老家枝头上那轮皎洁的明月。一起分食着一块月饼,倾听着大人们那轻柔的哼唱。

长大后你是否明白所谓世间之美,不过一览星空。 思乡之情,不过分隔相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