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三十四
原文
丙辰征士王藻,字载扬,吴江人,贩米为业。《偶题〈桃源图〉》云:“相看何物同尘世?只有秦时月在天。”以此受知于沈舱翁先生,四处揄扬,遂弃业读书。吴大宗伯荆山荐举鸿词科,廷试报罢,往来扬州,与诗人结社吟咏。貌琐瘦急遽,小声音,好蓄宋板书、青田石印章。有友借观,误堕地碎,载扬垂泣三日。其风趣如此。《读〈梅村集〉》云:“百首淋浪长庆体,一生惭愧义熙民。”《剪梅》云:“大抵端相求入画,最难割爱似删诗。”
译注
丙辰年不受朝廷征辟的士人王藻,字载扬,吴江人,以贩卖米为业。他的《偶题〈桃源图〉》诗句::“相看何物同尘世?只有秦时月在天。”意思:看看何物能长久伴随人于尘世?只有秦时的明月在天空依旧相伴。因此得到沈树本先生的赏识,四处得到赞扬,于是放弃米业买卖开始读书。吴士玉大宗伯荐举他考选鸿词科,殿试过了以后,l来到扬州,与一些诗人结社吟咏诗词。样貌猥琐瘦小急遽仓促,声音细小,喜好收藏宋朝的板书,青田石印章等。有朋友借来观赏,失手掉地上跌碎,王藻垂泪哭泣了多日。他这样有风趣。他的《读〈梅村集〉》诗句:“百首淋浪长庆体,一生惭愧义熙民。”意思:琳琅满目百首长庆体诗,一生很惭愧作了义熙年间的子民。他的《剪梅》诗句:“大抵端相求入画,最难割爱似删诗。”意思:大概样貌长得端庄的都渴求被画进画中,最难割舍的爱好就像删除诗句。
王藻(1693—?),字载扬(有时也写作载飏或载阳),号梅沜,苏州府吴江县平望镇人。在《儒林外史》中,杨执中不仅参加了二娄公子所办的莺脰湖之会,同时也是莺脰湖众名士中的重要一员。而王藻就住在莺脰湖之滨,在其诗中有“我家莺脰湖边住,也与渔樵唤弟兄”[5]之语,其诗集也便名曰“莺脰湖庄诗集”。在客居在外之时,王藻常常以“莺脰湖”来寄托家乡之思:“因忆莺脰别来久,几时婀娜挂轻帆”、“故里莺脰水,竞渡应喧腾”。
沈舱翁即沈树本,清浙江归安人,字厚馀。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编修。工诗,喜奖进后学。有《德本录》、《舱翁诗集》、《湖州诗摭》。
吴士玉(1665—1733)清代大臣。字荆山,号臞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诸生时,即以制义名天下。宋荦抚吴,延课其子弟。
大宗伯,《周礼》谓春官之长为大宗伯(tài zōng bó),掌礼制,爵为卿。《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小宗伯为佐官。”北周依《周礼》置六官,其春官府亦以大宗伯为长官,设卿一人,正七命;佐官为小宗伯,上大夫二人,正六命;春官府又有都上士,正三命。《唐六典》谓大宗伯相当于礼部尚书,小宗伯相当于太常少卿,春官府都上士相当于礼部员外郎。后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少宗伯为礼部侍郎的别称,少宗伯即小宗伯。明清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其明季春,大宗伯言‘故尚书(袁可立)可立勤于砥身,不渝不愆,保又我王家,宜畀祭葬。”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长庆体”之称始于宋人,缘于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长庆四年十二月,元稹将白居易的诗文编定为五十卷,命名为《白氏长庆集》;元稹自己的文集,亦题名《元氏长庆集》。故“长庆体”即元白体之别名。清以后,其内涵所指逐渐确定下来,成了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那种叙事风情宛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之专用名词。“长庆体”相对固定的题材类型有二:一是通过铺陈某一人的遭遇,以见朝廷政治的得失。二是通过描写某一宫廷苑囿的变迁,以见国运的兴衰,从中寄托对于朝政的殷忧。
义熙,在历史上被人用作几个政权的年号。义熙(405年-418年)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四个年号,共计使用14年。晋安帝被桓玄逐出建康赴寻阳。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晋安帝被恢复为皇帝。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攻陷江陵,晋安帝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