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天第2次的咨询,我们从探讨“沟通”的定义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对沟通的理解是片面的。
在春天的引导下才知道,原来沟通分为4个层面,文字的沟通,情绪的转移,信念的强化以及能量的提升。而我最初的理解,可能也就只停留在了第一个层面,即表达自己的意愿,仅此而已。
以“我与孩子的一场对话”为例,我发现自己确实在家不过脑子,加上感知力比较弱,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情绪,更没有考虑对方,在这样的情绪下,是否能够接受我的观点。如果答案是否定,其实这场沟通就是无效的。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常会犯的错误,尤其是在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并不理解孩子说话的背后是怎样一种情绪。
父母需要做的是,传递好的情绪,接纳对方所有的情绪,帮助孩子强化正念,提升能量。这个过程确实不容易,需要刻意练习。
没有一个人会拒绝被看见。
我们要看见自己,同样也要看见他人。所以,向内觉察,向外看见,是修心的一个必经之道。
反观自己,有的时候我在家人面前的耐心。是缺乏的。就像之前在书中看到的,因为我们预期比较高,所以当家人并不理解的时候。分歧和隔阂就比较容易产生。当面临这种情况时,可以采取春天的建议:“把他当成外人,即别人家的娃”。
换个角度,因为心境不同了,也许沟通会更有效,“境随心转就”是这个理。
关于愿景:
我喜欢,我擅长和我应该,三者之间的交集点,于我而言,就是瑜伽。
结合所提供的服务和人群,我梳理出自己的生命愿景,即我希望通过传递身心健康的瑜伽生活方式,让身边的有缘人,有一天都能成为自己的专家,主宰自己的生命健康,活出自身的内在喜悦。
相比之前,因为之前有过一些经历和经验,虽大意未变,但如今这个愿景在我的头脑中能够产生的作用会更深刻、也更有底气一些。
总之,我们需要打开盲点,放下隐私,才能促成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做自己的原创,而非父母的续集,子女的前传,朋友的翻版。先应该自己再影响他人。
感恩春天的引导与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