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情》的作者保罗.斯托茨,教给我们四个步骤。在得到,谭昊老师也专门对这本书做过解读。
第一,倾听我们对逆境的反应。
保罗说,我们可以玩一个小游戏,一旦陷入逆境时,大脑就马上敲响警钟。
比如,用“bingo”这样的,一个好玩的声音来提醒自己,逆境来了。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这种好玩的声音本身就能让我们放松,用更积极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而且,当大脑出现这种声音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判断自己的反应,是悲观还是乐观,反思自己,以此调整。
倾听对逆境的反应,就是先倾听内心的声音,提醒自己用更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
第二,探究对逆境结果的担当。
面对逆境,很多人会放大问题,认为都是自己的过错,觉得所有的结果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这种放大,会导致过分的自责。
我们要做的,是承担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但也不推卸的责任。
事情发生了,承担责任。意外发生了,承担结果。灾难降临了,承担损失。
不怨天尤人,而是接受事实,才有改变和影响结果的可能。
第三,分析我们身边的证据。
目前遭遇的情况,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我们真的认真分析过吗?
作者将这个质疑和分析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问题。
我们可以问自己:
有什么证据表明,当下的情况是我无法掌控的?
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一定会影响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必然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面对逆境,我们常常自乱阵脚。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把答案写在白纸上时,却经常会发现:
原来,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第四,做点什么。
理性的做法,是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关注圈太大,就会自我代入。而关注圈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 改变的。
而影响圈,才是真正我们能做的事情。
现在,就是扩大影响圈的时候。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
因为行动,会带给我们掌控感。
我们恐惧的常常是已经发生的结果,但我们焦虑的却经常是尚未发生的未来。
对未来的失控,会让我们深陷逆境。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想,全是问题;做,全是答案。
试着去做点什么。一定要去做点什么。
当我们在生活遇到逆境,甚至绝境时,都可以用这四个步骤,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当你有了这种思维和习惯,就能够坦然接受事实,并试着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至少,我们不能浪费一次危机。因为痛苦,是进化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