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这股内在的能量,精微而强大。很多人面对情绪时,经常会被这股能量带走,当然也有人采用对抗的方式,或者试图终止,或者设法转化。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带着觉察去完整地体验情绪,看到它开始,也看到它结束, 知道情绪会来也会去。
接受不是认同,而是「允许存在」
最近,我们常听到「接受自己」这个概念--接受自己的完美与不完美,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好的或坏的所有事情。
对许多人来说,接受自己光明美好的一面很容易,要接受阴暗丑陋面却难如登天。
作为一个心理咨商师,许多个案与我讨论他们的困境时,最后常对自己做出这样的结论:「我觉得我一事无成,完完全全是一个失败的人!」
如果你告诉他们得先接受自己,他们会气急败坏地说:「我为什么要接受一个如此糟糕的自己?」
你也许读过不少心灵成长的书,书上会告诉你,接受是改变的开始。接受自己的缺陷、接受自己目前的困境、接受自己能力的极限、接受自己就是无能为力、接受自己就是不如人、接受自己是如何讨厌自己⋯⋯「接受」,代表有了「觉察」,而不是视而不见、避之不谈,便不会再花费大量力气去排拒这些不够好的自己。
另一方面,许多人从小在家庭中没有被善待,长大后对自己的父母充满怨恨,总是无法接受父母。然而,我们的生命是通过父母而来的,不接受父母,等于不接受自己的生命,当然不会欣赏或肯定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过好自己的人生,总是有意无意地搞砸自己人生追求成功快乐的机会。
为什么,有时候「接受」这档事是如此困难?因为我们常常误以为「接受」就是「认同」,当错把接受当认同时,人生就会卡关。
「认同」是带有评价的,有是非、对错、好坏之别,符合我们信念/价值观的便容易认同,格格不入者便敬而远之。
「接受」,则是不带评价,如实承认某些事物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没有好坏的区隔、没有高尚与低劣的差异。接受,是我们给出了一个空间,「允许」某些状态的发生,无论好坏。
你可以不认同与你意见相左的人的观点,但你却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确实存在;你可以不认同某些法律的精神,但你却可以接受这些法律在你身上确实发生了影响。所以,认同和接受是有着不一样的意涵的。
当我们明白了这点,便会发现接受的力量。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长期为失眠所苦,想方设法要自己一夜好眠,总是不得其门而入;越是想着如何能睡着,越是清醒得很。往往在放弃了设法入睡的企图,同时承认自己就是难以睡着时,失眠的困扰却奇迹似地被摆脱了。
面对情绪,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再重复的行为,必有其缘由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小白兔,有天来到中药房,对着老板问:「老板,请问有没有胡萝卜?」
老板很纳闷,回答说:「这里是中药房,怎么会有胡萝卜?去、去、去,快别烦我!」
小白兔被赶走了。第二天,又回到同一家中药房,开口问:「老板,请问有没有胡萝卜?」
老板心想,又来了,大手一挥:「哪有什么胡萝卜,快回去!」
第三天,小白兔又到了中药房,敲敲门,朝着里面问:「老板,请问有没有胡萝卜?」
这下可把老板惹怒了,指着小白兔说:「就跟你说没有胡萝卜,到底要问几次呀!再问,我就把你的嘴用剪刀给剪烂!」
小白兔吓得飞奔离开。隔日,蹑手蹑脚地又到了中药房。
「老板,请问有没有卖剪刀?」小白兔轻声地问。
「没有!我这里是中药房,不卖剪刀的。」老板回答。小白兔于是瞪大眼睛:
「那么,请问有没有胡萝卜?」
小白兔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到中药房里去找胡萝卜,尽管老板告诉牠这里没有胡萝卜?
凡是一再重复的行为,必定有其功能,或者曾经为个人带来某些好处。显然,小白兔曾经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在中药房里找到过胡萝卜。
人的行为就是如此。过去曾经有效,或带来帮助的作法,就会被保留下来,重复地在类似情境中一再出现,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
面对负面情绪,我们也总会发展出一些因应行为,用来减缓或去除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或影响,一旦发生效果,往后只要出现类似的情绪,相同的因应模式便会自行启动。
然而,过去有效的因应模式,不代表一直都有效;有时候不但已无法带来帮助,甚至还衍生出其他的困扰。这就是说,情绪本身永远不是问题,有问题的常是我们应对情绪的方式。
如果我们没有带着自觉,去发现这一再重复且无效的模式,同时知道自己是如何坚持让困扰一再地发生,我们是永远无法跳脱出这无限循环的。
我们的内在有无限的智能,许多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其实是一些讯号,想对我们传达某种讯息。
当你愿意接受这份痛苦、承认这份痛苦的存在,并允许这份痛苦有个存在的空间时,便能客观、中立且不带评价地观察这份痛苦所要传递的讯息,而从这些讯息中读取出意义——这便是要我们学习的地方,于是我们有了改变或努力的方向。
所以请允许你的情绪存在,把用在对抗负面情绪的力量拿回来,放在理解情绪所带来的讯息上,从而获得学习与成长。
我们讨厌负面情绪,不论是愧疚、自卑、愤怒、忧郁、恐惧⋯⋯等,总是令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然而,负面情绪从来不是问题,造成问题的常是我们因应负面情绪的方式。
不过,唯有静下心来,允许这些情绪存在,让不断对抗情绪而故障受损的心灵「暂时停机」,进厂审视检修一下,我们才能真正听懂情绪传达出来的讯息,同时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如何一再重复那无效却带来更多麻烦的「情绪因应模式」。
因此,讲情绪管理,不如讲如何与情绪共处,更进一步地,是要从情绪经验中获得人生智慧,与人生中的每份关系连结得更好。
何必跟情绪拚个你死我活
我们得学会别把情绪当作敌人看待。情绪不论正向或负向,为我们带来的是欢喜或痛苦,都没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只不过是要传递给我们一些重要的讯息。
你会发现,情绪总是在保护着我们,支持着我们,让我们有力量得以避免更大的威胁,或者提醒我们做出改变,让结局不同。所以,情绪总是为我们人生而服务的。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十个负面情绪的正向价值:
愧疚--提醒我们疏忽了遵循人际相处时应有的互惠与公平原则,需要做点事情去弥补。
委屈--提醒我们处于一个没有被合理对待的情境中,需要主动去争取更多、更好的资源。
嫉妒--提醒我们拥有的比他人少,需要更加努力提升自我。
后悔--告诉我们原有的决定行不通,该转向了!
孤单--提醒我们需要为目前的生活建立起有意义的人际连结。
恐惧--提醒我们危机当前,该换个方式去因应威胁。
愤怒--面对威胁、冒犯与伤害时,给予我们强大的力量去抵御、反击或获取我们想要的结果。
忧郁--提醒我们让疲倦的身心好好休息,让内心的伤痛自我修复。
失落--提醒我们学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自卑--提醒我们与他人比较起来,尚有不足之处,带给我们自我突破的力量,也保护我们免于更多挫败。
一旦我们能够肯定每个负面情绪中的正向价值时,我们便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瞧瞧,情绪究竟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并且从情绪中学习。而当我们允许情绪有个存在的空间时,我们便能将原本用来对抗情绪的力量给收回来,用在真正能解决困境或使人生更加提升的事情上。
如果我们总想着怎么去对付坏心情,不论是遮掩、压抑、否认、消除或淡化负面情绪,都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对抗原本对我们的生存有益的身体智慧。结果是,往往痛苦没有解除,还更加感到无力,甚至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因为我们正在自我消耗。
常常遇到一些人,在参加了我的演讲或工作坊后,透过电子邮件询问我,如何解决自己长久以来内心的痛苦。他们不愿意去接受心理咨商,生活中也缺乏有意义的人际连结,只想找到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解决恼人的情绪困扰。
我能给出的最佳建议,便是请他们成为那个愿意倾听自己故事、理解自己心情的人,也就是,与自己建立起有意义的人际连结。这便是有意义的人际连结中,与自己,与他人之间最深奥也最简单的互动原则。
只要愿意接受自己,时时理解自己,即使带着伤,我们也有力气往前走,又何必跟情绪拚个你死我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