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觉察力的孩子》,〔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著),庞岚晶译 ,谭新木校
重要的是成人自己内心的觉醒。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量的较量。
第三部分 了解我们的反应机制
第12章 我们反应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我们已经知道,信念来自我们的文化和家庭。虽然每个人的信念各异,但有一种潜在的情绪共同主宰着我们所有人在面对配偶、自己或者孩子时的反应,那就是:恐惧。恐惧使我们内心产生分裂,使我们与真实的自我剥离,以自我欺骗的方式把真我掩盖起来,与虚伪的“自我”取而代之。
回想一下当你感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或怀疑人生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你害怕面对某事或某人,害怕某件事情的结果,或是害怕得不到重视的人的欣赏或认可。每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我们本能地用一系列反应来掩盖它,包括从自我怀疑到伤害他人。通常,恐惧导致我们对自己或他人怀有虚假的想法,例如“我不够好”,“我的孩子太失败了”“我无力改变我的生活”。事实上,每当我们挑剔自己或他人时,正是恐惧在支配,我们之时。
一开始我们可能不容易看出恐惧就是我们反应的驱动力,因为恐惧太擅长伪装了。它有很多副面具,例如愤怒、沮丧、虚伪、控制和悲伤。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些反应是合理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驱动这些情感的是恐惧,有时它保护我们免受负面影响,有时它却使我们陷入负面情感的循环。
每当恐惧躲在我们的众多面具之下,使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转嫁到他人的身上——也许是通过责骂、发怒、妒忌或控制的形式;或者是发泄在自己身上,比如自我虐待、持续抑郁或自我伤害。无论哪种形式,我们都在尝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不敢全力面对恐惧。的确,一想到要面对恐惧,我们就会陷入惊慌。
如果没有恐惧,我们就不会作出反应,而是会对当下的情况作出理智的回应。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前者像是膝跳反应,是无意识的,高度情绪化的,是对外部情形做出的习惯性反应;而后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平静的,它来自情感深处,而且不会有情绪反弹。恐惧是我们之前谈到过的各种文化迷失的基础,也巩固了我们从成长家庭里获得的情绪模式。
孩子是唤醒我们恐惧的最佳催化剂。虽然我们深爱着孩子,但他们常常唤起我们原始的保护欲。我们总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快乐和幸福担惊受怕,因此我们总是很容易被他们刺激到。不是担心孩子长大了会失败,就是担心他们长大了不被人尊重或者心肠不好。不是担心孩子的未来,就是担心,万一他们出了什么事儿不在了,或受到极大的伤害,是我们该怎么活下去。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对孩子做出的各种反应中,恐惧是无处不在的。正是这样,导致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也同样导致我们对孩子口头羞辱或者对他们灌输负罪感。
当我们被恐惧控制着,行为处于高度保护和容错刺激的状态时,我们无法看清眼前的孩子,也无法享受真正的亲子联系。大部分时间我们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接近崩溃的边缘,我们试图对我们的孩子发泄被我们自己扭曲的情绪来平息痛苦。那些深受自己混乱情绪困扰的家长无法使自己与孩子的感受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