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要来了,你开始读书了吗?每当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我便有了小小的胜利。
还是要说阅读,那天下午的阅读教研让我有很多的思考……世界上有很多难事,要坚持做的难事都不容易,比如,阅读,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
这是宋老师推广阅读的又一次有效尝试,以“系列化、多样性阅读教学衔接与融合”为主题开展研讨的时候,我知道,推进学生阅读的方式又有了大的扩张,包容性也更大。我们尝试接纳更多的指导阅读的方式方法去带动阅读教学的实施,这条路走的真的艰辛又漫长。我想起多年前,还是在蓼泉的时候,宋老师拉着做阅读,而我本身也喜欢阅读,所以开始尝试借力国台教育平台开辟阅读空间,引导孩子们阅读,后来到板桥接着做网络阅读,完了一个个课题,我是参与者,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阅读教学像是夹缝中求生存的样子,我们一边悄悄探索尝试,一边坚持。有时候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当我们读到课文中的那些名篇佳句时,面对一问三不知的孩子时,深感他们读书之少和语言匮乏,身为语文老师,其实很惭愧的。跟着宋老师做阅读教学,我们也是在课堂上摸索着,语文课本篇目的选择给了我们导向,当更多的名家名篇选入、更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被看见时,我欣喜于阅读渐渐被重视。特别是“快乐读书吧”的设置,从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的提倡及各学段字数的要求来看,阅读逐渐被认可,被推行,当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倡议提出后,我们更是有了努力推广阅读的强大后盾。国家都在喊你阅读的时候,试问一句,你今天读书了吗?我在读,我必须要读,因为,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首先得是读者,才能引领我的孩子们去读书。老师读书,才能更好的教书。
回到这堂朴素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上来说,宋老师顶着花白的头发给我们上课,精气神仍然十足。作为临泽县教育界阅读教学的大拿,他这次亲身示范的课堂,其实也是引领。他之前问过我,也问过他工作室的老师们,大家或有推辞或有阻拦,其实都是一个原因,究竟该怎么呈现一堂好的阅读课?师傅不教徒弟们也不敢班门弄斧,因为大家都在尝试学习,谁也没有把握去上好一堂扎实的阅读课。我注意到课堂上宋老师的确做到了“不作秀、不装饰”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这就是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渗透——整堂课老师都在渗透一个理念,那便是我们读“面对一本书,我们读什么、”读作者、读人物、读故事、读精神……第二个词:迁移——方法的指导,怎么去读,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阅读才是真读;第三个词语:影响——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说到这里,其实我更想说,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多大程度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这堂课,老师无疑是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虽然只有短暂的四十分钟,但是从开课的陌生,到结课时孩子们大声说出的“谢谢宋老师”这句话,我触摸到了一种深深的影响力。不仅是宋老师人格魅力的原因,整堂课一次次的发问,给每个孩子多一个回答的机会,老爷爷般亲切的聊天式的沟通,带给孩子们亲切、舒服的上课感觉,还有孩子们对于读书探索的影响。《鲁滨逊漂流记》到底让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以往上课说到情感升华总会浅尝辄止,一怕孩子们说的太散无法收场,二怕说的太多浪费时间,而宋老师的这堂课,却扎实的做到了孩子们可劲儿的说,说的不想说为止。这是一种开放的课堂,一种包容的课堂,一种敢于试错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环境下,连平时胆小的孩子都有了表达的欲望。第三层意思,我觉得宋老师这堂课深度挖掘人物形象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与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从书中人物到“我”该怎样生活,他用两个词“有思想,善行动”来引领孩子们,无论生活怎样,都要热爱它。这其实上升到了思政味儿,情志教育,我个人认为特别适合青春期孩子们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方式方法引导。宋老师跟我说过寒假做这本书分享的时候,有个小朋友说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他被震撼了,因为那是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我当时没参加活动,但我可以想象,那堂寒假里的阅读分享和昨天的整本书阅读课效果一定是一样的。我们不仅读了书,其实更读了人生,读懂了珍惜与热爱。我想起刷到的此次两会热点中,原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在《开讲啦》栏目中说: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当我们放下读书的功利主义,我们的阅读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给孩子们带去的思考应该是读书不是为了有用,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应该如吃饭一样平常,读书是精神的滋养。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阅读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们不遗余力的去推广阅读,探索阅读教学,其实除却个人爱好,更多的是阅读可以拯救平凡的生活。说说宋老师其人吧,我一直私下称他为大师,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爱思考、善行动。阅读、摄影、文学、户外……但凡涉及热爱生活的部分,他都在涉猎,而且都能做的很好。属于爱一行钻一行,也属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那种精神偶像,作为快退休的正高级教师,他在担任两班语文教学繁重任务的同时,业余生活仍然丰富多彩。我觉得这就是爱生活的具体表现啊。就拿阅读来讲,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一直推动着阅读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正是他的热爱执拗,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虽慢却从未止步,这是个人对于阅读的持续发力,也是一个语文教师朴素的执着追求。凭这些我甘愿称他为大师。事实上,他在每次的群文阅读教学竞赛中对于青年教师的指导和提点,大家都有目共睹。他既是好的语文老师,也是优秀的阅读指导专家。我想起我们节假日图书馆每次的读书分享会上,总会见到一个女孩子,也是他的弟子,那个女孩叫佳慧,每次寒假或周末的读书活动,总能见到她的身影,而且每次分享时侃侃而谈的样子像极了她的老师——老宋。我猜是,结果如我所料。这就是身为一个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当看到这个孩子上学期期末语文联考第一名,我想她已经得到了阅读带来的“红利”。
宋老师就阅读指导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专题讲座,方法共享也是为了促进阅读教学的扎实推进。接下来的研讨会上,大家都诉说着开展阅读的困难和思考,归结到两点便是“时间不足,方法不够”。面对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年轻老师谈的特别好,如新华镇中心小学的广源老师就说的很到位:深度思考,师生共读……并且以自己的真实教学案例分析读书对语文成绩的提升,这绝不是短时的立竿见影,这是长期积累质的飞跃。阅读这件事儿,急不得,快不得,有时候我觉得是挺磨炼心性的事儿。急于求成,带着功利目的去读书,可能会让我们失望。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它便像绵延的山,不绝的水一样,对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有深深浅浅的影响。正如宋老师在课堂上以哪吒为例,从父母、老师、自己这三个层面问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我觉得这堂课从鲁滨逊的精神跳跃到当下大火的哪吒身上,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这是一堂从阅读到人生大课的跨越,也是从阅读引领学生思考人生的深度探索。当时的课堂上,我们都沉默着,静静聆听孩子们发言,他们从沉默羞涩到逐渐放开,我觉得这堂课的阅读目的是抵达了学生的心灵成长。
说到阅读教学,个人也有一些浅显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全员重视,自上而下的导向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我们不难看出从上学期末的质量监测中,试卷上情境题 的设计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如果学生不阅读不会做题。靠死记硬背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情境题的设置让老师热议,比如原本简单的看拼音写词语,在情境卷里这些需要考察的词语被设计在一段语境里,且需要读懂才会填好。整个试卷框架也有情境任务推进,对于习惯原来一道一道题目完成的孩子来讲,能力较好的还能熟练掌握,但阅读能力稍弱的孩子,基础知识可能掌握了一些,但放到具体语境里去解决问题便有难度了。老师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从阅读题目联系到阅读能力的训练,进而便会把目光聚焦阅读素养的培养。另外阅读理解类题目量的加大,也在有意识的引导老师们关注阅读。这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事儿,情境题的设计更是把阅读意识的觉醒推向更多的学科。阅读的重要性正在一点点的推进,我们看到了重视阅读的希望。另外一点,当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书写指导的意见后,书写指导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但热度过后,学生的书写教学仍旧成为语文课甚至课外的一项作业而已,如何重视书写指导,如何加强。上学期末试卷的5分卷面分给出了答案,这5分顺应了高考一笔好字为成绩加5分的趋势,大家意识到“提笔就是练字时”,而基础教育阶段,老师们更应注重学生的书写指导,一旦养成习惯再改就困难了。风向标的导向,让阅读和书写在内卷的时代稍稍有了一席之地。
多种渠道,扩宽丰富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我认为课堂内外相结合,同时借力AI开展智慧阅读。课内的阅读需要语文老师自己挤时间,一学期读两本书是最低标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必读,需要语文老师合理安排课文教学与阅读时间,我觉得大单元教学就很明确的以任务推进的方式,避免老师多讲重复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阅读。若还能挤出一点课堂时间不妨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和阅读自习,就让孩子们安安静静的读会儿书。课外的阅读就需要学校推进各种阅读活动,像我们学校的早诵经典、爱阅读讲坛、阅读大会、班级读书会等,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的做阅读。另外要注重家长的引导参与,亲子阅读等方式都不错。此外,我想到的就是借助AI智慧阅读,如我们可用豆包里的“跨越时空与人物对话”这个栏目,让孩子们和书中的人物近距离交流,表达他们的问题,这些解疑答惑有趣又可以随时进行。有一天我回去看见五年级侄子抱着手机,正在饶有兴致的和孙悟空交流,问他金箍棒重多少?唐僧又叫什么?很好玩,孩子轻轻松松就把阅读的一些知识学习了。由此,我也想给语文老师推荐一些我喜欢的视频号,刷手机的时候不妨也是一种阅读。像马玉炜讲西游记、超级语文课、山水语文等,当大数据懂得你的需要时,它会给你更多的需要。
教师素养,也是推动阅读教学的至关因素。语文老师爱读书,才会引领孩子们读书。所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得是一个阅读者,其次以你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去读书,成为一个真实的领读者。还记得开学前全员培训时那个何华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最怕不读书的老师在教书。我们反省一下,是不是这样呢?老师丰富的语言与表达,才会带孩子们进入一个多彩的世界。我想起一句话,如果不是忙着赶路,语文应该是最美最浪漫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应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个爱阅读的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书香味。因为你身上的书卷气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孩子们。语文老师对于生活的细腻与热爱,应是孩子们学习的方式。我想起毛姆的另一句话: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样。从长远看,我们目前在教知识抓成绩,但以后呢,我们的孩子们面对生活时,有没有从当年的你身上汲取到一丝一毫的能量呢?所以,从某个层面来讲,阅读的力量是一种福祉,它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懂得生活,得到更多精神养分。我希望,我们去做这样一个有情怀的语文老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孩子们的阅读。
超级大脑最强达人王昱珩说:我怕那种上瘾的事儿影响我的大脑,所以我拒绝游戏、抽烟、喝酒,我只阅读、运动、思考。我想一个爱阅读的人,肯定是专注的。当《哪吒2》火出朋友圈,导演饺子被推上顶流时他依然很冷静。因为他是长期主义者,他坚持做正确而持久的事儿。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这是一件正确而持久的事儿,需要我们长期共同努力。阅读之路虽遥,长追则达,读书之愿虽艰,坚持可圆。
读书,没有理由,这本身就是最强的理由!趁着春早,不妨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