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八仙过海里的铁拐李,韩湘子……”“我崇拜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上天入地……”“红孩儿刀枪不入……”“哪吒拥有三头六臂……”这是一节四年级语文课堂,老师正在讲授的是语文园地,说到神话故事,孩子们禁不住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这热烈的气氛,与往日的沉寂课堂形成了鲜明对比。原来,打开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兴趣钥匙,还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神话故事!
经典的魅力永不过时。一部《西游记》我们从小看到大,每年春节电视上依然出现,而老中青小每个年龄段的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从不厌倦。那些神话故事,我们小时候听,长大了又讲给孩子们,虽然那是超自然力,那是神话,与现实有差别,可它们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吸引小孩子眼球的不过是它神奇的想象力,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它彰显的是古人对于宇宙、自然万物、天气、世界的认知过程,从迷信到科学,虽然我们知道科学解释,但读起神话来依旧充满向往。一堂有趣生动的语文课,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奔赴,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目标的达成。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才是津津乐道的,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
统编语文教材,系统性的涉及系列神话故事,这样的改编令人欣慰。毕竟老祖宗遗留的经典咱不能丢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神话故事源远流长,是为孩子们打开未知世界的探秘的大门。例如,从二年级的《羿射九日》《祖先的摇篮》、三年级《纸的发明》《宇宙的另一边》、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课文编排既有民间神话经典,又不时穿插自然科学的探秘,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品味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揭示科学之谜,两全其美,非常受学生喜爱。
无独有偶,近来听的几堂课都在尝试语文园地教学方法的创新,罗老师的《快乐读书吧》围绕神话故事开展口语交际,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不论是课外搜集还是课内学习,或者是拓展阅读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从看图猜神话到什么是神话?孩子们畅谈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经典《山海经》,到好书推荐,老师逐层引入,让孩子们说说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谈谈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形象,以神话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自由表达。从畅谈神话中品味神话故事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看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喜欢的神话故事。整堂课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且这参与实效明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能认识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神话故事的魔力,体会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刻理解神话故事中蕴含的真善美的美好品质,以及神话故事带给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力量。
语文课怎样讲?千人千面,但核心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培养。从课本中学神话,课外拓展读神话,讲神话,继而到学着创编神话,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不断提升。我认为,神话故事、诗词歌赋这些传统经典不失为最好的践行传播优秀文化的窗口,以读践悟,厚植经典,并在其中不断渗透思想教育,从兴趣出发,以话题入手,热爱母语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