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邓巴指数,大多数人只能与150人建立起实际关系,其中30人为强关系,剩余120人为弱关系。而我们从小到大遇到的人少说几百一千,多的也有上万人。这些人为点头之交,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印象,过目即忘。
如果你需要建立起个人品牌,目的不是让自己认识更多的人,而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你、记住你,甚至与你合作。
你是否因为某一句话、某个短视频或者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记住这个人。遇到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就匹配上这个人了?
这些都是因为首因效应起了作用。
01 没有突出特长?
讲一个商业的案例,牙膏厂家常年要面对你如何推陈出新的问题。
现在的消费者很少对一个品牌是一直追随的,有新的牌子或者看到好看的就会进行更换掉以前的。面对爱赶潮流的消费者,想要留住其持续使用自己的牌子,应该怎么办?
要留住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品牌内持续创新。但是牙膏这个产品生产这么多年,生产配方已经很稳定了。怎么办?
实际上,更多的创新在品牌和概念层面,不同牙膏的品牌品类,有些主打洁白、有些主打竹炭、有些主打防蛀牙。这些牙膏的成分都差不多,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包装不同,以及提醒你功效的“提醒剂”不同:有淡淡薄荷味的是在提示你可以清新口气,有淡淡食盐味道的是在暗示你可以杀菌……区分这些牙膏的不是真正的功效,而是你被勾起的注意力。因此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回到人的层面,一款普通牙膏就像是综合能力很强,但缺乏特长的人,你很难有意愿付费去购买。所以,你还是需要把大家的注意力聚焦到你身上最受欢迎的一个特色、优势或者需求上,先把自己推出去。
比如,你的综合能力很强,但所在的组织里最缺乏的是沟通能力强的人,那你就要侧重于强调自己是个沟通高手;如果组织里稀缺的是执行力强的人,就强调自己执行力强。
时间一长,更多沟通或执行的需求也会找到你,锻炼的机会变多,你也就成了名牌。
那面对第一次认识的人,如何使用首因效应呢?
02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已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它主要获得了对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衣着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时,要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美国总统林肯因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林肯看了一眼就拒绝这个人了,理由是:“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虽然以貌取人不对,作为要树立个人品牌的人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
03 精准打造首因效应
干净整洁的外貌
1995年,杨澜求职一再被拒绝,因衣着打扮不合体数次被面试官鄙视。她的房东也要求衣着干净整洁才能进门,而披头散发在船上吃东西的杨澜更是被扫出了门。
以貌取人是非常公平的。仪容得体能让别人首先尊重你,穿着整洁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因为没有人有义务透过连你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干净整洁是第一位的,再然后就是根据你的自我定位进行着装搭配。如果你是穿搭达人,需要经常根据不同场合搭配不同的衣服;如果你是咨询师销售员,最好西装革履;如果你是程序员,似乎一件格子衬衫必不可少。这就是他人对某种职业的固定印象,这样能更省力气去传达自己是做什么的。
给自己贴标签
每个人都有超过150人(邓巴数)的链接,这个时候,不给人贴标签,等于你认识了一堆面目模糊的“陌生人”。不给自己贴标签,对方很难记住你,注意力会被有标签的人吸引走,所以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都是重要的识别方式。
设计渠道,强化引导他人了解自己的标签,抢占他人心智:
根据你对自己的定位,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的渠道;
划分这些渠道中,你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内容所面对的对象;
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对这些对象去露出内容;
等一等,看看别人是否接收到了这些内容,对待你的态度是否有变化;
强化那些带来正向变化的内容展示,弱化或修改那些带来负面变化的内容展示。
在你的自媒体渠道的个人标签中用简洁的词说明自己的个人品牌是什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先说名字再说自己的标签。因为首因效应的时间是45秒,需要把最重要第一时间展示出来。
现在这个时代到底呼唤专精人才还是广博人才,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有各的道理,但在初次接触的时候,还是用一个标签打动人心的好。现在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太金贵了,第一印象只有一次,稳准狠地扎入别人的头脑,比起几个很牛的标签,不如做好取舍。
持续输出内容
首因效应是让他人记住你。而需要进一步合作,就需要看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根据自我优势,以及要树立的个人品牌,不间断地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可以通过知乎、头条等输出自己的文章,而最快涨粉是的回答人气问题;还有录制短视频等。
形式有很多,可以仿照你想要模仿的榜样前辈,每天进行内容输出。现代社会是一个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时代,一旦断更或不及时,你的首因效应就会被遗弃。
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就是要去做,决不能只是想想而已,那样是没有一点用的。
持续输出内容,就需要挖掘用户需求。自己主动创造价值,满足需求,我们自然而然地标签化了、符号化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品牌”直销标签化的同时,也是品牌潜移默化地渗透,占据被人的心智。
今日精进
你给到你的客户首因效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