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移民是指因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为配合水库淹没区的治理,对受影响区域的居民进行的大规模迁移安置工程,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工程之一。
一、背景与原因
三峡工程是中国重大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但工程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达175米,涉及湖北、重庆两省市的20个区(县),淹没陆地面积约632平方公里,需搬迁安置的移民超过130万人,涉及城镇、村庄、工厂、交通等众多设施的迁移重建。
二、移民规模与范围
1.移民总数:累计搬迁安置城乡移民约139万人,其中重庆库区约103万人,湖北库区约36万人。
2.安置方式:分为本地后靠安置(在淹没区附近未被淹没的区域重建家园)和外迁安置(迁移到其他省市)。外迁移民主要被安置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12个省(市)。
三、移民工作的挑战与成就
- 挑战:移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面临土地资源调配、就业安置、文化适应、城镇重建等诸多难题,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兼顾移民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 成就:经过多年努力,移民安置任务顺利完成,新建了一批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配套建设了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多数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同时保障了三峡工程的顺利运行,为国家防洪、能源供应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移民工程体现了中国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对民生的重视,移民群体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奉献,相关经验也为大型工程移民安置提供了重要参考。